宝宝弱视怎么办
宝宝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间,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儿童眼科疾病。其原因包括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形觉剥夺性等。症状有视力下降、歪头视物、眼位偏斜。诊断通过视力、验光、眼位、眼底检查。治疗方法有光学矫正、遮盖治疗、弱视训练。治疗时要定期复查、坚持治疗、关注双眼视力平衡、饮食均衡。不同年龄段宝宝治疗弱视有不同注意事项,如年龄小的注意操作轻柔及观察皮肤,年龄大的做好心理疏导,有全身性疾病或用药要告知医生。
一、什么是宝宝弱视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科疾病,指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3~5岁为0.5,6岁及以上为0.7。宝宝弱视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视觉功能发育,对其学习、生活以及未来职业选择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二、宝宝弱视的原因
1.斜视性弱视:当宝宝存在斜视时,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大脑会抑制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长期以往斜视眼就会形成弱视。比如内斜视或外斜视的宝宝,斜视眼往往容易出现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的屈光度数相差较大,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物像大小和清晰度不等,大脑会抑制屈光不正较重一侧眼的物像,导致该眼视力下降形成弱视。例如,一眼是轻度近视,另一眼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那只眼易发展为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于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如高度远视、近视或散光,由于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影响视觉发育而引起弱视。
4.形觉剥夺性弱视:因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原因,遮挡光线,使眼球接受的光刺激不足,影响视网膜成像及视觉发育,进而导致弱视。
三、宝宝弱视的症状
1.视力下降:宝宝可能表现出看东西模糊,对于远处或近处的物体都难以清晰辨认,在玩耍、看书等日常活动中,可能出现动作迟缓、频繁眯眼等现象。
2.歪头视物:部分宝宝为了看得更清楚,会不自觉地歪头或转头,改变头位来调整视线角度。
3.眼位偏斜:即出现斜视,表现为眼睛向内、向外或向上、向下偏斜,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
四、宝宝弱视的诊断
1.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宝宝视力,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视力标准,若低于相应年龄正常下限需进一步检查。3岁左右的宝宝可使用儿童专用视力表进行视力测试。
2.验光检查:了解宝宝眼睛的屈光状态,确定是否存在远视、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情况。一般采用散瞳验光,麻痹睫状肌后能获得更准确的验光结果,对于不同年龄的宝宝,散瞳药物及方法会有所不同。
3.眼位检查:包括遮盖试验、角膜映光法等,判断宝宝是否存在斜视,以及斜视的类型和程度。
4.眼底检查:查看宝宝眼底视网膜、视神经等结构是否正常,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
五、宝宝弱视的治疗
1.光学矫正:对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等,佩戴合适的眼镜是基础治疗。根据验光结果,精确配镜,使视网膜能形成清晰的物像,促进视觉发育。如远视性弱视宝宝需佩戴凸透镜,近视性弱视宝宝佩戴凹透镜,散光宝宝佩戴柱镜矫正。
2.遮盖治疗:这是治疗单眼弱视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通过遮盖优势眼,强迫弱视眼使用,从而提高弱视眼的视力。遮盖时间和方式需根据宝宝年龄、弱视程度等因素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例如年龄较小的宝宝遮盖时间相对较短,随着年龄增长可适当延长。
3.弱视训练:包括精细目力训练,如穿珠子、描图、绘画等,可锻炼弱视眼的视觉功能;同时还有弱视治疗仪训练,利用红光闪烁、后像疗法等刺激弱视眼,提高视力。
六、宝宝弱视治疗的注意事项
1.定期复查:宝宝弱视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定期复查视力、验光等。一般开始治疗时,12个月复查一次,根据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随着视力提高,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
2.坚持治疗:弱视治疗周期较长,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督促宝宝坚持戴镜、遮盖及训练。部分宝宝可能因不适应或贪玩等原因不配合,家长要做好引导和鼓励。
3.关注双眼视力平衡:在提高弱视眼视力的同时,要关注优势眼视力,防止优势眼因遮盖过度出现视力下降,即“遮盖性弱视”。
4.饮食均衡:保证宝宝摄入富含维生素A、C、E,以及蛋白质、叶黄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蓝莓、鸡蛋等,对眼睛发育有益。
七、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宝宝弱视情况,不同年龄段有不同注意事项。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家长在给宝宝佩戴眼镜和进行遮盖治疗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宝宝不适或抗拒。因为宝宝皮肤娇嫩,长时间遮盖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等问题,家长要注意观察遮盖部位皮肤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对于年龄稍大的宝宝,要做好心理疏导,让他们了解弱视治疗的重要性,提高配合度。另外,如果宝宝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或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家长要告知医生,避免治疗弱视的措施与现有疾病或用药产生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