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的表现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同时要避免过度刺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饮食和睡眠,关注心理健康,并积极参与治疗。
一、表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
1.注意缺陷
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注意集中困难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是本症的核心症状。患者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注意维持困难,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指定的任务。患者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甚至忘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2.活动过度
表现为患者经常显得不安宁,手足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坐着,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一天忙个不停。
3.冲动性
患者情绪不稳,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会产生情绪反应。容易出现激烈的冲动,甚至会出现一些危险的行为,如突然地开门、跑向大街、翻窗等。此外,此类患儿还会出现不计后果的行为,如不计较危险地从高处跳下等。
4.学习困难
因为注意障碍和多动影响了患者的学习效率,导致学业成绩差,常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学业成绩。
5.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患者的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都不灵便,甚至不会用剪刀。
6.品行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的同病率高达30%~58%。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如辱骂、打伤同学、破坏物品、虐待他人和动物、性攻击、抢劫等,或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纵火、偷盗等。
7.对立违抗障碍
表现为患儿情绪粗暴,对于他人仅轻微刺激就会出现过度反应;容易激惹或冲动,常与他人发生争吵或打架;常根据自己不愉快的感受行事,甚至出现危险的攻击性行为,对他人和自身造成伤害后果。
二、注意事项
1.早发现、早治疗:多动症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延续到成年,对孩子的学业、职业和社交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2.综合治疗:多动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和家庭治疗等多种方法。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行为治疗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治疗可以改善家庭环境,提高治疗效果。
3.避免过度刺激: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应避免过度刺激,如过度的噪音、强烈的光线、过多的玩具等。同时,应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动症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教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整理书包等。同时,应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注意饮食和睡眠:多动症孩子的饮食和睡眠也需要特别注意。应避免孩子食用过多的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如咖啡、可乐、巧克力等,同时应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6.关注心理健康:多动症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行为问题而感到自卑、焦虑或抑郁等情绪问题。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帮助。
7.积极参与治疗:多动症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家长应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治疗情况,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老师也应了解孩子的病情,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三、温馨提示
1.年龄:多动症的症状可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所不同。在幼儿期,可能表现为过度活跃、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在学龄期,可能表现为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和行为问题;在青春期,可能表现为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冲动控制问题。
2.性别:多动症在男孩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但女孩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和注意力不集中。
3.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多动症的治疗和预防非常重要。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此外,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4.病史:如果孩子有其他健康问题或家族中有多动症病史,那么他们患多动症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医生应该更加密切地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发展,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