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肾不交是心与肾的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主要症状包括心烦失寐、心悸不安等,多由久病伤阴、房事不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感热病等原因引起。
一、症状
1.心烦失寐: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心神不宁,故心烦不寐。
2.心悸不安:水不济火,虚热内扰,心神不宁,则心悸不安。
3.眩晕耳鸣:肾精不足,脑海失养,故眩晕耳鸣。
4.健忘:心肾不交,水火不交,神志失养,故健忘。
5.五心烦热:肾阴不足,虚热内生,故五心烦热。
6.咽干口燥:肾阴不足,不能上润咽喉,故咽干口燥。
7.腰膝酸软:肾精不足,腰膝失养,故腰膝酸软。
8.遗精带下:肾失封藏,精关不固,故遗精;阴虚内热,迫津外泄,故带下。
二、原因
1.久病伤阴:若患有其他慢性疾病,长期耗损阴液,可导致肾阴不足。
2.房事不节:过度性生活,或频繁手淫,易耗伤肾精,导致肾阴亏虚。
3.情志失调: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可导致心火亢盛,下扰心神。
4.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日久化热,上扰心神。
5.外感热病:外感热病后,余热未尽,或误用温燥之品,可导致肾阴耗伤。
总之,心肾不交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病症,其症状和原因较为多样化。在治疗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的方法。同时,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房事过度。对于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和用药安全性,心肾不交的治疗需谨慎,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