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16个月>婴幼儿,部分患者可发生弛缓性神经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一般多见于<5岁>儿童。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潜伏期、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家长应注意观察,及时就医。
1.潜伏期:
一般为<7~14天>,最短3~5天,最长可达39天。
感染后可有发热、头痛、乏力、上呼吸道症状等,部分患者症状可不典型。
2.前驱期:
持续1~4天,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增多、扁桃体肿大等症状。
婴儿可有腹泻。
3.瘫痪前期:
一般在发热后3~5天,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瘫痪。
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下肢瘫痪较多见,严重者可累及上肢。
瘫痪迅速进展,多在1~2天内从下肢波及上肢、膈肌、肋间肌,导致呼吸肌瘫痪,出现呼吸无力、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4.瘫痪期:
自瘫痪前期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开始,瘫痪不再继续发展,逐渐恢复,常需数周至数月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如受累肌肉较多,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5.恢复期:
瘫痪肢体逐渐恢复,常需数年时间。
6.后遗症期:
严重者可留有肌肉萎缩、肢体畸形、甚至终身残疾。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会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因此,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家长也应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以预防小儿麻痹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