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病因与尿液中晶体物质浓度、溶解度、抑制晶体形成和聚集的物质等有关,可导致疼痛、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检查方法包括尿液检查、B超、X线、CT等,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或碎石、经皮肾镜取石或碎石等,预防方法包括多饮水、调整饮食、定期体检等。
1.病因:
尿液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形成结晶。
尿中抑制晶体形成和聚集的物质不足。
尿路感染、梗阻、异物等因素,可导致尿路上皮损伤和感染,促进结石形成。
2.症状:
疼痛:通常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的腰部或腹部疼痛,可向腹股沟、大腿内侧等部位放射。
血尿:部分患者会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
恶心、呕吐:伴随疼痛发作时常出现。
其他: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3.检查:
尿液检查:可发现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晶体等。
B超:可初步了解肾脏、输尿管的情况。
X线检查:有助于发现结石的位置和大小。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结石的细节。
4.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适用于较小的结石,通过多饮水、运动等方式促进结石排出。
体外冲击波碎石:利用体外冲击波将结石击碎,使其排出体外。
输尿管镜取石或碎石:通过输尿管镜将结石取出或击碎。
经皮肾镜取石或碎石:在腰部建立通道,通过肾镜将结石取出或击碎。
5.预防:
多饮水:保持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淀。
调整饮食:减少草酸、嘌呤等物质的摄入,增加富含枸橼酸的食物。
定期体检:有尿路结石家族史、代谢异常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应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预防结石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