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疫苗多久打一次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通常需接种3针,可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一般建议在流行季节前接种,适用人群为高危人群,接种禁忌包括对疫苗成分过敏等,不良反应以局部疼痛、红肿及发热等全身反应为主,接种后需观察30分钟,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避免饮酒等。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螨媒、垂直等多种途径传播。典型临床症状为发热、出血和肾损害。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是一种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苗,一般建议在流行季节前接种,接种程序为0天(基础免疫)、14天和28天各接种1剂。
以下是一些关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适用人群:一般建议重点接种人群为16-60岁的高危人群,包括农民、野外工作者、学生等。
接种禁忌: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妊娠期妇女;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建议暂缓接种。
不良反应:接种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红肿,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通常会在1-3天内自行缓解。
注意事项:接种后需要在接种单位观察30分钟;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影响抗体检测结果,如需检测抗体,建议在接种后1个月进行;接种疫苗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接种疫苗后应避免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需要注意的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的接种效果因人而异,且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出血热的发生。因此,在接种疫苗后,仍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防止感染。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面红、颈红、前胸和上腹部潮红、眼结膜充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下和黏膜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种疫苗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