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宝宝是肠套叠
如果1岁以内婴儿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肿块和精神萎靡等症状,家长应警惕其可能患有肠套叠,需及时带宝宝就医,医生一般通过腹部超声、X线等检查确诊,一旦确诊多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治疗,日常可通过合理喂养、注意卫生、保暖、避免感染和适当运动等预防肠套叠。
1.腹痛:宝宝突然出现剧烈的哭闹,哭闹时面色苍白,屈膝缩腹,双手握拳,持续10~20分钟后,腹痛可暂时缓解,安静或入睡,但间歇10~20分钟后,又突然发作,呈阵发性哭闹,这种腹痛与一般性的肠痉挛有明显的区别。
2.呕吐:腹痛发作后不久,宝宝即出现呕吐,开始为乳汁、食物残渣,以后可含有胆汁,晚期可吐出粪便样液体,提示病情严重。
3.血便:为肠套叠的重要症状,多在腹痛发生后6~12小时出现,是由于肠套叠时肠系膜被牵拉,套入肠段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致使黏膜渗血与肠黏液混合在一起的结果。大便呈果酱样,黏液脓血便,少数宝宝可排出脱落的坏死肠黏膜。
4.腹部肿块:由于肠套叠的套入部分将肠管嵌入,引起肠管梗阻,所以肿块多位于右上腹部,呈腊肠样,光滑,不太硬,有压痛,可稍活动。
5.全身症状:宝宝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脱水、发热等中毒症状。
如果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腹部超声、X线等检查来确诊。一旦确诊为肠套叠,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以预防宝宝肠套叠:
1.合理喂养:宝宝添加辅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早添加不易消化的食物。
2.保持卫生: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3.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宝宝腹部受凉。
4.避免感染:避免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避免与感染患儿接触。
5.适当运动:鼓励宝宝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
总之,肠套叠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