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性肢端皮炎的病因
肠病性肢端皮炎的病因主要包括锌缺乏和遗传因素。锌缺乏原因多样,如摄入不足,像以谷类为主食且未添加含锌辅食的婴幼儿、素食者等;吸收障碍,肠道疾病、胰腺功能不全、寄生虫感染及肠道手术等可致;丢失过多,长期多汗、烧伤、失血及特定药物使用、肾功能不全等情况;需要量增加,生长快速期的儿童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遗传因素方面,常因SLC39A4基因突变致锌吸收和转运受阻引发该病,近亲携带突变基因会增加后代发病风险。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给出了预防建议,如婴幼儿及时添加含锌辅食,儿童青少年保证饮食均衡,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适当补锌,特殊病史人群定期检查锌含量等。
一、锌缺乏
1.锌摄入不足:食物中锌含量低或长期采用缺锌饮食,如以谷类食物为主食且未添加含锌丰富辅食的婴幼儿易出现锌摄入不足。母乳中锌生物利用率高,但随婴儿生长,46个月后母乳中锌含量不能满足需求,若未及时添加富含锌的辅食,就可能导致锌缺乏。一些特殊饮食习惯人群,如素食者,因植物性食物中锌的吸收率低,也易出现锌摄入不足。
2.锌吸收障碍:肠道疾病如慢性腹泻、短肠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可影响肠道对锌的吸收。胰腺功能不全时,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减少,影响食物消化,进而影响锌吸收。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贾第虫病,可损伤肠黏膜,干扰锌吸收。肠道手术切除部分肠段后,肠吸收面积减少,锌吸收也会受影响。
3.锌丢失过多:长期多汗、大面积烧伤、慢性失血等会导致锌从体表丢失过多。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青霉胺,可与锌结合并促进其排出体外。肾功能不全患者,锌经尿液排出增多。
4.锌需要量增加:处于生长快速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对锌的需求量增加。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因胎儿生长发育和乳汁分泌需求,对锌需要量也增多。如果此时锌补充不足,易出现锌缺乏。
二、遗传因素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病主要由SLC39A4基因突变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锌的转运。突变使锌在肠道吸收和细胞内转运过程受阻,即使锌摄入正常,也无法被身体有效利用,从而引起锌缺乏,最终导致肠病性肢端皮炎。家族中有肠病性肢端皮炎患者,其近亲携带突变基因的可能性增加,后代发病风险也相应提高。
温馨提示:
1.婴幼儿:家长应重视合理喂养,46个月后及时添加富含锌的辅食,如瘦肉泥、蛋黄、坚果粉等。密切关注孩子皮肤、消化道和精神状态,若出现皮疹、腹泻等症状,及时就医。
2.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应保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锌的食物。对于有挑食、偏食习惯的孩子,家长要耐心引导纠正。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期和哺乳期应增加锌摄入,可通过饮食或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锌剂。定期产检,监测体内锌水平,确保母婴健康。
4.特殊病史人群:如患有肠道疾病、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可能影响锌代谢药物的人群,应定期检查锌含量,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或治疗方案,预防锌缺乏引发肠病性肢端皮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