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的病因
急性乳腺炎的病因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下:病因主要有乳汁淤积,因乳头发育不良、乳汁过多、乳管堵塞致乳汁排出不畅,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细菌入侵,通过乳头破损或皲裂、婴儿口腔感染、皮肤感染等途径侵入乳腺组织;免疫力下降,产妇分娩后身体虚弱、激素水平波动致抵抗力降低,细菌易侵入。特殊人群方面,产妇要注意休息、掌握正确哺乳姿势、保护乳头,乳头破损及时处理;初产妇产前应参加母乳喂养培训,产后关注乳房情况,有异常及时咨询。
一、乳汁淤积
乳汁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当乳汁排出不畅,就会在乳腺内淤积,为细菌的滋生繁殖创造条件。造成乳汁淤积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乳头发育不良:如乳头内陷、乳头过小等,会影响婴儿正常含接乳头,导致乳汁排出困难。例如乳头内陷时,婴儿难以有效吸吮,乳汁不能充分排空,就容易发生淤积。
2.乳汁过多:部分产妇产后乳汁分泌量远超婴儿食量,又未能及时有效地将多余乳汁排出,致使乳汁在乳腺导管内积聚。比如初产妇产后乳腺开始大量泌乳,若未合理安排哺乳时间和频次,就易出现乳汁过多淤积的情况。
3.乳管堵塞:乳腺导管内的脱落上皮细胞、乳汁中的脂质成分等可形成栓子堵塞乳管,导致乳汁排出受阻。像乳汁浓缩形成的小凝块可能会阻塞导管,引起局部乳汁淤积。
二、细菌入侵
1.乳头破损或皲裂:分娩后,乳头皮肤较为娇嫩,婴儿吸吮姿势不正确、过度吸吮等都可能导致乳头破损或皲裂。乳头破损后,外界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就容易通过破损处侵入乳腺组织,引发急性乳腺炎。例如,当婴儿含接乳头时只含住乳头,未含住大部分乳晕,就易损伤乳头皮肤。
2.婴儿口腔感染:婴儿口腔若存在感染,如鹅口疮等,在哺乳过程中,细菌可通过乳腺导管逆行进入乳腺,进而引发炎症。比如,患有鹅口疮的婴儿口腔内存在白色念珠菌,这些细菌可能随着哺乳进入母亲乳腺。
3.皮肤感染:产妇乳房局部皮肤破损或患有毛囊炎等皮肤疾病,细菌可从破损处或毛囊侵入乳腺组织,引发急性乳腺炎。比如,夏季产妇乳房局部出汗较多,若未及时清洁,皮肤易出现破损感染,增加急性乳腺炎的发病风险。
三、免疫力下降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较大,产后身体虚弱,免疫系统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此时,原本存在于皮肤表面、口腔等部位的细菌更容易大量繁殖并侵入乳腺组织,引发急性乳腺炎。例如,产后因照顾婴儿休息不足,身体疲劳,进一步削弱了产妇的免疫力,使细菌更容易乘虚而入。同时,孕期和产后激素水平的波动,也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患病几率。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产妇:产后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促进身体恢复,增强免疫力。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防止乳头破损。每次哺乳后,可挤出少量乳汁涂抹在乳头上,自然晾干,保护乳头皮肤。若发现乳头有破损或皲裂,应及时处理,可暂停直接哺乳,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喂养婴儿,防止细菌入侵。
2.初产妇:初产妇缺乏哺乳经验,更应在产前参加母乳喂养相关培训,了解正确的哺乳知识和技巧。产后密切关注乳房情况,一旦发现乳房胀痛、乳汁排出不畅等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的母乳喂养指导人员,避免乳汁淤积加重发展为急性乳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