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尿路感染区别
膀胱炎和尿路感染在多方面存在区别。概念上,尿路感染涵盖上下尿路,膀胱炎属下尿路感染。病因方面,两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尿路感染发病机制更复杂,膀胱炎主要因细菌逆行感染。症状上,膀胱炎以膀胱刺激征为主,全身症状不明显,尿路感染若为上尿路则有全身症状。诊断时,都需尿常规和尿培养,尿路感染还需评估部位及相关检查。治疗上,膀胱炎疗程短,尿路感染依部位确定疗程。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因自身特点,在预防、治疗上各有注意事项。
1.概念: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属于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指肾盂肾炎,包括肾实质和肾盂的炎症。
2.病因:两者常见致病菌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但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更为复杂,除了细菌从尿道上行至膀胱引发膀胱炎外,还可能通过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等途径累及肾脏等部位;而膀胱炎主要是细菌经尿道逆行进入膀胱引发炎症。此外,机体免疫力低下、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等因素,对尿路感染的发生发展影响更大,这些因素会增加感染上行至肾脏或全身性感染的风险,而膀胱炎相对更多与局部因素相关,如女性尿道短直易受污染、个人卫生习惯不佳等。
3.症状: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尿,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尿路感染若为下尿路感染,症状与膀胱炎相似,若为上尿路感染,除了膀胱刺激征外,还常伴有发热、寒战、腰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症状可能不典型,如婴幼儿可能仅表现为发热、哭闹、喂养困难,老年人可能仅有乏力、精神萎靡等。
4.诊断:两者都需进行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多,尿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但尿路感染还需进一步评估感染部位,可能需进行尿沉渣镜检找白细胞管型(提示上尿路感染)、肾功能检查(判断肾脏有无受损)、泌尿系统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排查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病因);而膀胱炎一般通过典型症状结合尿常规、尿培养即可初步诊断,必要时进行膀胱镜检查观察膀胱黏膜情况。
5.治疗:膀胱炎治疗相对简单,通常根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疗程较短,一般37天;尿路感染若为下尿路感染,治疗与膀胱炎类似,若为上尿路感染,抗生素使用疗程较长,一般1014天,且对于病情严重或存在复杂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治疗过程中,都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以冲刷尿路。对于反复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需进一步查找并处理潜在病因,如纠正泌尿系统畸形、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儿童:儿童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家长应注意孩子会阴部清洁,尽早训练孩子自主排尿,避免憋尿。女童应从前向后清洗会阴部。若孩子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排尿异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潜在肾毒性或耳毒性的药物。
孕妇: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输尿管蠕动减弱,且增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易发生尿路感染。孕妇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勤排尿,注意会阴部清洁。若出现尿路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因为部分抗生素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若出现尿路感染症状,由于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家属需密切观察,及时送医。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注意药物剂量调整,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