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尿是怎样的
乳糜尿是尿液中混有淋巴液致外观呈乳白色等的病症。病因有寄生虫感染(如班氏丝虫)及非寄生虫因素(腹部创伤、肿瘤等)。临床表现为尿液外观改变、有分层,还伴乏力等营养不良及腰部不适等症状。诊断依靠尿液、血液检查及淋巴管造影。治疗包括保守治疗(饮食调整、休息)、药物治疗(抗丝虫药物)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关注营养与症状、谨慎用药;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疾病影响、预防感染;孕妇以保守治疗为主,谨慎用药并密切产检。
一、乳糜尿的定义
乳糜尿是指尿液中混有淋巴液,外观呈乳白色、米汤样或乳糜状的一种病症。这是由于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脂肪微粒)不能按正常淋巴道引流至血液,而逆流至泌尿系统淋巴管中,使该淋巴管内压力增高、曲张破裂,乳糜液流入尿中所致。
二、乳糜尿的病因
1.寄生虫感染:班氏丝虫感染是引起乳糜尿的常见原因。丝虫在淋巴系统内寄生,导致淋巴管炎症、阻塞,使淋巴液回流受阻,从而引发乳糜尿。据统计,在丝虫病流行地区,因丝虫感染导致乳糜尿的比例较高。
2.非寄生虫因素:腹部创伤、手术损伤淋巴管,恶性肿瘤浸润或压迫淋巴管,以及某些先天性淋巴管畸形等,都可能破坏淋巴循环的正常通路,造成淋巴液反流进入尿液,引起乳糜尿。例如,腹部大手术可能损伤腹膜后淋巴管,增加乳糜尿发生风险。
三、乳糜尿的临床表现
1.尿液外观改变:典型症状为尿液呈乳白色、乳糜样,有时可混有血液,称为乳糜血尿。静置后尿液可分为三层,上层为脂肪层,中层为较清的液体,下层为粉红色或红色沉淀物。
2.伴随症状:患者可能伴有乏力、消瘦、水肿等营养不良表现,这是因为长期乳糜尿导致营养物质丢失。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腰部酸胀、疼痛等不适,这与淋巴管阻塞、扩张有关。若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四、乳糜尿的诊断
1.尿液检查:
外观观察:直接观察尿液颜色和性状,若呈乳糜样则高度怀疑乳糜尿。
乳糜定性试验:通过苏丹Ⅲ染色,若尿液中脂肪微粒被染成红色,可确诊为乳糜尿。
2.血液检查:对于怀疑丝虫病导致的乳糜尿,可进行血液微丝蚴检查。一般在夜间采血检查,阳性率较高,有助于明确病因。
3.淋巴管造影:可显示淋巴管的形态、走行及是否存在阻塞、反流等情况,对明确乳糜尿的病因及病变部位有重要价值。但该检查为有创性,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选用。
五、乳糜尿的治疗
1.保守治疗:
饮食调整:发作期间应低脂饮食,减少脂肪摄入,可减轻乳糜尿症状。因为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乳糜液的生成,加重淋巴管负担。
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注意休息,有利于缓解淋巴管压力,减少乳糜尿发作。
2.药物治疗:针对丝虫感染引起的乳糜尿,可使用乙胺嗪等药物进行抗丝虫治疗,从病因上进行治疗,缓解症状。
3.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肾蒂淋巴管结扎术,通过结扎肾蒂周围淋巴管,阻断乳糜液进入尿液的途径,达到治疗目的。此外,还有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等,可恢复淋巴液正常引流。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若患乳糜尿,因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需求高,长期乳糜尿导致的营养丢失可能对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家长需更加关注孩子的饮食营养均衡,在低脂饮食基础上,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要留意孩子是否有腰部不适、尿频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告知医生。儿童用药需谨慎,抗丝虫药物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医嘱,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老年人:老年人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乳糜尿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手术治疗时要评估老人的身体耐受能力。同时,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乳糜尿合并感染风险增加,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在饮食调整方面,要结合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选择易消化的低脂食物。
3.孕妇:孕妇患乳糜尿治疗较为棘手,药物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尽量通过饮食调整和休息缓解症状。若必须使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谨慎选择。孕妇要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情况,定期产检,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