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支气管肺炎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肺部可闻及固定湿啰音。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病因治疗和免疫疗法,预后大多良好,但重症肺炎可能并发多种疾病,预后较差。预防方法包括加强护理和体格锻炼、防止急性呼吸道感染、预防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药物预防等。特殊人群包括小于3个月的婴儿、有基础疾病的患儿、有过敏史的患儿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患儿,这些人群的肺炎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特别关注。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儿童住院的最常见原因。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有较高的发病率,这可能与这些病原体的流行、变异以及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关。近年来,随着病毒检测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等认识的增加,这些病毒在儿童肺炎中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一、症状
1.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新生儿或重度营养不良儿体温可不升或低于正常。
2.咳嗽:咳嗽是本病的突出症状,早期为干咳,以后咳嗽有痰,新生儿、早产儿仅表现为口吐白沫。
3.气促:多发生于发热、咳嗽之后,呼吸急促,每分钟可达40~80次。
4.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点头呼吸、呼吸暂停等。
5.肺部固定湿啰音:由于小儿的气管和支气管都比较狭窄,其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肺泡数量较少,间质发育旺盛,所以容易感染。炎症可导致呼吸膜增厚和肺泡间质水肿,使肺部的含气量减少,叩诊时可听到肺部叩诊浊音,听诊时可闻及固定的中小水泡音。
二、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0℃左右,湿度以60%为宜。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供给充足水分,以免发生呼吸道干燥。及时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
2.对症治疗:根据有痰无痰,分别给予祛痰剂或镇咳剂,若患儿咳嗽剧烈,影响睡眠和休息时,可临时给予镇静剂、止咳剂等。
3.病因治疗:
抗生素治疗:用于细菌性肺炎。选用抗生素时,应考虑以下因素:①病原菌;②药物敏感试验结果;③耐药菌流行情况;④药物的抗菌谱、副作用及疗效。
抗病毒治疗:用于病毒性肺炎。目前利巴韦林有气雾剂吸入、滴鼻、口服用药等方式,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较好疗效。
对症治疗:若有缺氧表现,可予吸氧。若气道分泌物较多,可使用祛痰剂或雾化吸入。
4.免疫疗法:重症肺炎或有严重喘憋的患儿,可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三、预后
支气管肺炎预后大多良好,有效治疗后多可在数天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逐渐减轻。但少数患儿可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等,预后较差。
四、预防
1.加强护理和体格锻炼:婴儿时期应提倡母乳喂养,加强护理,防止营养不良。要经常进行户外活动,使机体耐寒及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就不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及肺炎。
2.防止急性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期间,避免带小儿去公共场所。对以往曾发生过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可注射核酪或麻疹疫苗等有预防作用。
3.预防佝偻病及营养不良:预防佝偻病及营养不良,都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肺炎。故应从胎儿期开始,积极提倡户外活动,接受日光和空气锻炼。按时添加辅食,防止佝偻病及营养不良的发生。
4.药物预防:对于反复发生肺炎的患儿,可口服免疫调节剂,如斯奇康、胸腺肽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五、特殊人群
1.小于3个月的婴儿:一旦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2.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这些患儿的肺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需要特别关注。
3.有过敏史的患儿:如果孩子有过敏史,尤其是对某些食物或药物过敏,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告知医生,以便选择合适的药物。
4.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患儿:这些患儿的免疫功能可能较低,容易感染肺炎,需要特别注意防护,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戴口罩等。
总之,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症状并带孩子就医。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孩子的日常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预防肺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