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怎么配镜
弱视配镜相关内容包括:配镜前要进行视力检查(不同年龄检查方法不同以判断弱视程度与类型)、验光检查(含散瞳验光,不同年龄散瞳方式有别,结合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提高准确性)及眼部其他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配镜原则依弱视类型而定,远视性弱视一般全矫,近视性弱视低度足矫、中高度适当欠矫,散光性弱视规则散光精确矫正、不规则散光必要时用RGP,屈光参差性弱视尽量使双眼成像接近,中高度屈光参差可考虑角膜接触镜;配镜后要坚持佩戴,每36个月定期复查以调整度数,做好眼镜保养;特殊人群方面,低龄儿童家长需耐心引导适应,有全身性疾病儿童要告知病史,曾有眼部手术史儿童要告知手术情况并密切观察。
一、弱视配镜前的检查
1.视力检查:使用标准视力表,不同年龄儿童检查方法有别。3岁及以上儿童可直接采用视力表检查,3岁以下儿童可用儿童图形视力表或视动性眼震仪等进行评估。准确测定双眼视力,判断弱视程度与类型。
2.验光检查:
散瞳验光:因儿童眼睛调节力强,需散瞳麻痹睫状肌,获取准确屈光度数。常用散瞳药物有阿托品眼膏、托吡卡胺滴眼液等。不同年龄散瞳方式不同,6岁以下尤其是远视性弱视儿童,建议使用阿托品眼膏进行慢速散瞳,连续涂用3天,第四天验光;612岁儿童可根据情况选择阿托品眼膏或快速散瞳药物;12岁以上儿童一般采用快速散瞳。
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结合:电脑验光快速获取初步屈光数据,但不够精准。检影验光则由专业验光师在暗室中进行,根据光影变化判断屈光状态,两者结合能提高验光准确性。
3.眼部其他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排除眼部其他器质性病变,确保弱视仅由屈光不正等因素引起。
二、弱视配镜的原则
1.远视性弱视配镜:远视性弱视在儿童中常见,配镜时一般需给予全矫处方,即按照散瞳验光所得的远视度数全部矫正。比如验光结果为+3.00DS(远视300度),则配镜度数即为+3.00DS。这是因为远视性弱视儿童本身调节力强,若不完全矫正,眼睛仍需过度调节,不利于弱视眼的发育。
2.近视性弱视配镜:近视性弱视配镜相对复杂。低度近视(一般指-3.00DS以下)可给予足矫,即按验光度数配镜。中高度近视性弱视,考虑到儿童的适应能力及眼睛发育特点,可适当欠矫,一般欠矫100200度,以保证既能看清又能避免过度矫正导致近视进展加快。例如验光度数为-5.00DS,可配镜为-4.00DS或-4.50DS。
3.散光性弱视配镜:散光会影响视网膜成像清晰度,导致弱视。对于规则散光,应根据散光度数和轴位进行精确矫正。低度散光(一般指≤1.00DC),若对视力影响不大,可暂不配镜;中高度散光需全矫。不规则散光,普通框架眼镜矫正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佩戴硬性角膜接触镜(RGP),以提高视觉质量。
4.双眼屈光参差性弱视配镜:双眼屈光度数差异大(一般超过2.50DS),会导致双眼视网膜成像大小和清晰度不同,引起弱视。配镜原则是尽量使双眼视网膜成像接近。对于低度屈光参差,可常规配镜;中高度屈光参差,若无法适应框架眼镜,可考虑佩戴角膜接触镜,减少双眼像差,促进双眼视觉发育。
三、配镜后的注意事项
1.佩戴时间:弱视儿童需坚持佩戴眼镜,除睡觉外尽量不要摘下,以保证双眼能持续接受清晰的图像刺激,促进弱视眼视力提高。
2.定期复查:弱视治疗是长期过程,需定期复查。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视力、验光等。根据复查结果,医生会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眼镜度数,确保眼镜始终适合眼睛发育需求。
3.眼镜保养:教导儿童正确使用和保养眼镜,如用双手摘戴眼镜,避免单手拿取造成镜架变形;定期用专用眼镜清洁剂和软布擦拭镜片,保持镜片清洁;不戴眼镜时,将眼镜放入镜盒,防止镜片磨损。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低龄儿童:低龄儿童配合度较差,家长要耐心引导,让孩子逐渐适应佩戴眼镜。开始佩戴时,可能会出现哭闹、抗拒等情况,家长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注意力,鼓励孩子佩戴。同时,要注意眼镜的尺寸合适,避免过紧或过松,防止对孩子面部造成压迫或眼镜滑落。
2.有全身性疾病儿童:如患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儿童,可能会影响眼部屈光状态。在配镜过程中,要告知医生孩子的全身病史,以便医生综合考虑。并且在弱视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全身病情变化对眼部的影响,定期复查时与医生沟通。
3.曾有眼部手术史儿童:有眼部手术史的儿童,眼部结构和功能可能与正常儿童不同。配镜前需详细告知医生手术情况,医生会根据眼部恢复情况进行验光和配镜。配镜后,要更加密切观察眼睛对眼镜的适应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