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蔓延引发的肺部炎症,常见病毒多样。病因与病毒感染及宿主因素相关,病毒在呼吸道上皮复制致炎,免疫力低及有基础疾病者更易感染且病情重。临床表现有上感症状后进展为咳嗽、呼吸困难等,肺部可闻啰音等。诊断依靠病史症状、实验室(血常规、病毒学检测)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抗病毒、对症及免疫调节治疗。预防可通过疫苗接种、注意个人卫生和增强免疫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风险高,需特殊关注,儿童用药注意不良反应,老年人注意调整剂量,孕妇选对胎儿影响小药物,免疫力低下者必要时可预防性用药。
一、定义
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常见病毒包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冠状病毒等。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毒感染:病毒经呼吸道吸入后,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损伤气道和肺泡上皮,引发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导致肺部炎症。不同病毒对气道和肺组织的亲嗜性不同,引起的病变程度和范围也有差异。
2.宿主因素: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老年人、儿童、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因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更易感染且病情可能较重。此外,有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肺部损伤修复能力差,也易进展为重症。
三、临床表现
1.症状:初期多有鼻塞、流涕、咽痛、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咳嗽,多为干咳或伴少量白痰,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发绀。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肺部听诊可闻及散在湿啰音或哮鸣音,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三凹征等。
四、诊断
1.病史及症状:依据近期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结合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初步怀疑。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可减少。
病毒学检测:通过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等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如PCR)或病毒抗原检测,可明确病毒类型。血清学检测特异性抗体,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对诊断有回顾性意义。
3.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早期可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随病情发展,可见斑片状、磨玻璃样阴影,严重时可出现实变影。胸部CT能更清晰显示肺部病变,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范围。
五、治疗
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保证营养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支持。
2.抗病毒治疗:根据病毒类型选择合适抗病毒药物,如流感病毒感染可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等),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更佳。其他病毒感染,如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目前虽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但可试用利巴韦林等。
3.对症治疗:咳嗽剧烈者给予止咳药物;发热者采用物理降温,体温过高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使用退热药物。
4.免疫调节治疗:对于重症患者,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调节免疫,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不良反应。
六、预防
1.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建议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每年接种。此外,还有针对特定病毒的疫苗正在研发或临床试验中。
2.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需前往,可佩戴口罩。
3.增强免疫力: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七、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染病毒性肺炎。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症状,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及时就医。避免低龄儿童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注意手卫生。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使用成人药物或随意增减剂量。儿童用药需特别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某些抗病毒药物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有影响,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感染后病情易加重。平时应注意保暖,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及时就医。因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用药时需调整剂量,避免药物蓄积中毒。同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康复。
3.孕妇:孕妇感染病毒性肺炎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早产、流产等。孕期应尽量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若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4.免疫力低下人群:包括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此类人群应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尽量避免与感染患者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