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需要肾移植
肾移植的指征包括多种情况:终末期肾病,当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低于15ml/min/1.73m2,肾脏无法维持正常功能,出现严重症状时需进行肾移植;先天性肾脏疾病如多囊肾进展到终末期、先天性肾发育不全致肾功能严重受损;肾小球疾病中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其他如急性不可逆性肾衰竭经保守治疗无效且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双侧肾肿瘤无法保留足够肾功能且患者可耐受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肾移植要关注生长发育及心理,老年人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并监测术后风险,有特殊病史人群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患者要做好术前控制与评估及术后监测与调整。
一、终末期肾病
终末期肾病是肾移植的主要指征。当肾脏功能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GFR)持续低于15ml/min/1.73m2,即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此时肾脏无法维持正常的代谢、排泄及内分泌功能,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如顽固的水肿,体内多余水分无法排出,从眼睑、下肢逐渐蔓延至全身;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肾脏调节血压功能失常,导致血压居高不下,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体内酸性物质蓄积,影响身体各系统正常功能;以及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威胁心脏电生理稳定性,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这些症状表明肾脏已无法满足身体基本需求,肾移植成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延长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
二、先天性肾脏疾病
1.多囊肾:为常见的遗传性先天性肾脏疾病。随着囊肿不断增大,压迫肾实质,导致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当病情进展到终末期,出现上述类似终末期肾病的严重症状时,肾移植可作为有效的治疗选择。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需密切关注肾脏情况,定期进行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囊肿变化。
2.先天性肾发育不全:肾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肾脏体积小、功能差。这类患者出生后肾脏功能可能就无法满足身体正常需求,随着生长发育,肾脏负担加重,当肾功能严重受损,达到肾移植标准时,可考虑肾移植。对于此类先天性疾病患者,儿童时期的生长发育监测至关重要,以便及时评估肾功能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肾小球疾病
1.膜性肾病:部分膜性肾病患者对常规治疗,如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不佳,病情持续进展,肾功能不断恶化,发展到终末期肾病阶段,为改善患者预后,肾移植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膜性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肾功能、蛋白尿等指标,评估疾病进展。
2.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该疾病易导致肾小球进行性损伤,若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发展至严重肾功能衰竭,符合肾移植标准时,可考虑肾移植。患者需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缓疾病进展。
四、其他情况
1.急性不可逆性肾衰竭:某些急性肾损伤,如严重的肾毒性物质损伤、长时间肾缺血等导致肾脏发生不可逆损伤,经过积极的保守治疗后肾功能仍无法恢复,且出现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难以纠正的酸中毒等,可考虑紧急肾移植。对于因药物等肾毒性物质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患者,需详细告知医生用药史,以便准确判断病因。
2.双侧肾肿瘤:当双侧肾脏均发生肿瘤,且无法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保留足够肾功能,同时患者身体状况能够耐受肾移植手术时,肾移植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以恢复肾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肿瘤患者在评估肾移植时,需综合考虑肿瘤的分期、转移情况等因素。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肾移植需特别关注生长发育问题。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肾脏功能对营养代谢和生长激素分泌等至关重要。肾移植术后,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骨龄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能影响儿童免疫系统及生长,需严格按照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同时注意预防感染。此外,儿童心理发育也需关注,家长及医护人员应给予更多心理支持,帮助其适应疾病及治疗过程。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器官功能衰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概率较高。在考虑肾移植时,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血管条件等。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能增加感染、心血管疾病等风险,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糖、血压等指标。同时,老年人术后康复相对较慢,需给予更多生活照料和康复指导,鼓励适当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3.有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肾移植前需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稳定在合适水平,以降低术后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风险。术后仍需密切监测血糖,调整降糖方案。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肾移植手术及术后免疫抑制剂使用可能加重心血管负担,术前需充分评估心血管功能,术后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对于有精神疾病病史的患者,肾移植前后的治疗过程可能影响精神状态,家属及医护人员需加强关注,必要时请精神科医生会诊,调整精神类药物使用,确保患者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