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腹泻是指母乳喂养的婴儿,添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增多但精神状态良好,生长发育不受影响,通常与母乳中前列腺素、乳糖含量较高,婴儿对蛋白质过敏及母亲饮食有关,一般不需要治疗,严重时可遵医嘱用药。
母乳性腹泻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母乳中前列腺素含量较高,前列腺素可以促进小肠平滑肌运动,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分泌,导致腹泻。
2.母乳中乳糖含量较高,乳糖在肠道内发酵产生乳酸,降低肠道pH值,促进肠道蠕动,导致腹泻。
3.婴儿对母乳中的某些蛋白质过敏,也可能导致腹泻。
4.母亲的饮食可能会影响婴儿的大便情况,如母亲吃了过多的生冷、油腻食物,或者吃了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导致婴儿腹泻。
母乳性腹泻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婴儿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婴儿腹泻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婴儿可能会对母乳中的乳糖不耐受,导致腹泻。对于这些婴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无乳糖配方奶或添加乳糖酶的配方奶进行喂养。
总之,母乳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果婴儿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婴儿腹泻严重,或者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