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以20-35岁患病率、就诊率最高,主要表现为下颌运动异常、疼痛、关节弹响和杂音及其他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咬合治疗和手术治疗。
1.下颌运动异常:患者会出现开口度异常(过大或过小)、开口型异常(歪曲、偏斜),咀嚼时关节区或关节周围肌群会出现疼痛,有时还会出现开口时下颌偏斜。
2.疼痛:主要表现为开口和咀嚼运动时关节区或关节周围肌群的疼痛,疼痛可为隐痛、钝痛或短暂的刺痛,在关节区可有压痛。
3.关节弹响和杂音:可出现关节绞锁、张口受限、开口过大或过小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关节弹响和杂音,即开口运动中有“卡啦卡啦”的声音,严重时还可能伴有开口受限。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闷、吞咽困难等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
1.一般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开口过大、避免咬硬物等;保持口腔卫生;进行适当的咀嚼肌功能训练等。
2.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肌松弛剂等药物缓解症状。
3.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超短波、激光等物理治疗方法,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4.咬合治疗:通过调磨牙齿、佩戴咬合垫等方法,调整咬合关系,减轻关节负担。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关节结构紊乱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张口、咬硬物等,以促进病情的恢复。此外,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颞下颌关节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治疗应更为谨慎,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