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是重症中暑,死亡率极高,其临床表现为核心温度升至40℃以上,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症状。治疗需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同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及时处理并发症。预防热射病需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注意补充水分和盐分。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至40℃以上,患者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症状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以下是热射病的一些临床表现:
1.体温升高:核心温度多在40℃以上。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出现谵妄、躁动、行为异常,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癫痫发作甚至呼吸、心搏骤停。
3.皮肤灼热:患者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升高。
4.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急性肝损伤、急性肾损伤、横纹肌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对于热射病患者,需要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包括物理降温(如用冷水或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和药物降温(如使用氯丙嗪等药物),同时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此外,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对于高温环境下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需要注意预防热射病的发生。在高温天气下,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注意补充水分和盐分,穿着透气、轻薄的衣物,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必要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