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引起的胆囊炎症,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95%的病人合并胆囊结石,5%的病人未合并胆囊结石。其病因包括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主要是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注意饮食和定期体检。
急性胆囊炎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胆囊管梗阻: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原因可导致胆囊管梗阻,使胆汁淤积,胆囊内压力升高,从而引起炎症。
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细菌可通过胆道逆行感染,或经血行、淋巴途径入侵胆囊。
其他因素:创伤、手术、暴饮暴食、高脂饮食等也可诱发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腹部超声、CT等。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禁食水,给予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解痉止痛药、利胆药等。抗生素可选用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药物,以控制感染。解痉止痛药可缓解疼痛,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利胆药可促进胆汁排泄,如硫酸镁、熊去氧胆酸等。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有胆囊穿孔、坏疽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囊炎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避免病情进展。
注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定期体检:有胆道疾病家族史、肥胖、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老年人、孕妇、免疫力低下者等特殊人群患急性胆囊炎时,病情可能较为严重,治疗难度较大。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促进病情的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