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治疗牙龋齿的方法
预防龋齿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自我清洁与护理,早晚用含氟牙膏按巴氏刷牙法刷牙超3分钟,每日至少用一次牙线,饭后或不便刷牙时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保健型漱口水可日常用,治疗型需遵医嘱。二是饮食调整,控制糖分摄入,多吃富含钙和磷的食物。三是针对特殊人群,儿童要在家长监督下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控制牙膏和含氟漱口水用量;孕妇因激素变化更易患龋齿,需注重自我清洁,严重时及时就医;老年人牙齿有磨损等问题,要用软毛牙刷,假牙定期清洁,使用治疗型漱口水咨询医生。
一、自我清洁与护理
1.刷牙: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巴氏刷牙法是一种有效的刷牙方式,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毫米,每次只刷23颗牙,再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拂刷唇舌面。这样能有效清除牙菌斑,减缓龋齿发展。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正确刷牙可降低约30%的龋齿发生率。
2.使用牙线: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线,能清洁牙刷难以触及的牙缝间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将牙线紧贴一侧牙面,呈“C”形包绕牙齿,上下刮动清洁牙面,每个牙缝都要清洁到位。
3.漱口:饭后或不方便刷牙时,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漱口水分为保健型和治疗型,保健型漱口水可日常使用,能清新口气、抑制口腔细菌;治疗型漱口水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例如,含氟漱口水可增强牙齿抗酸能力,减少龋齿发生。一般建议每次使用1015毫升漱口水,在口腔内漱30秒左右后吐出。
二、饮食调整
1.控制糖分摄入:减少食用糖果、蛋糕、甜饮料等高糖食物。糖分会被口腔细菌分解产生酸,腐蚀牙齿。研究显示,高糖饮食人群患龋齿风险比低糖饮食人群高约50%。应尽量选择天然低糖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2.增加富含钙和磷食物摄入:钙和磷是牙齿的主要组成成分,牛奶、豆制品、鱼类等富含钙,坚果、肉类等富含磷,适量食用有助于牙齿健康,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三、注意事项及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自制力较差,家长需监督其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培养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儿童牙膏用量要适当,36岁儿童每次牙膏用量为豌豆粒大小,以防吞食过多氟化物。6岁以下儿童使用含氟漱口水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且用量要严格控制。
2.孕妇:孕期女性体内激素变化可能导致口腔环境改变,更易患龋齿。孕妇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由于孕期用药受限,应更加注重自我清洁护理。若龋齿严重,需及时就医,告知医生怀孕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3.老年人:老年人牙齿可能存在磨损、牙龈萎缩等问题,刷牙时要选择软毛牙刷,避免损伤牙龈。若有佩戴假牙,要定期取下清洁,保持假牙清洁卫生。同时,老年人可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用药情况复杂,若需使用治疗型漱口水等,要咨询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