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能治疗肱二头肌肌腱炎吗
针灸能治疗肱二头肌肌腱炎。它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及发挥抗炎作用,来减轻炎症、缓解疼痛、促进肌腱修复。具体操作常选肩部及上肢相关穴位,消毒后毫针针刺行补泻手法,每周23次,46周为一疗程。针灸副作用小、可整体调节,优势明显。但治疗时对不同年龄、特殊人群有选择要求,要注意治疗环境、针具选择与消毒及治疗后护理。且建议结合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康复锻炼、药物治疗等手段,以达更好疗效。
一、针灸能否治疗肱二头肌肌腱炎
针灸对于肱二头肌肌腱炎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促进受损肌腱的修复与愈合。例如,针刺肩髃、肩髎、臂臑、曲池、手三里等穴位,能有效减轻肱二头肌肌腱处的疼痛和压痛,提高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
二、针灸治疗肱二头肌肌腱炎的原理
1.改善血液循环:针刺穴位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速和流量,为受损组织带来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带走代谢废物,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2.调节神经功能:针灸刺激能调节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抑制痛觉神经的传导,同时促进内啡肽等镇痛物质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
3.抗炎作用: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肌腱的炎症反应。
三、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及疗程
1.选穴:常选取肩部及上肢与肱二头肌相关的穴位,除上述提及穴位外,还可能根据具体病情选取阿是穴(即疼痛最明显处)等。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选用合适规格的毫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行提插补泻或捻转补泻手法,以患者有酸、麻、胀、重等感觉为宜。
3.疗程:一般每周进行23次针灸治疗,46周为一个疗程。具体疗程需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年轻且病情较轻者,疗程可能相对较短;年老体弱或病情较重者,疗程可能适当延长。
四、针灸治疗肱二头肌肌腱炎的优势
1.副作用小:相较于一些药物治疗,针灸基本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对患者的肝肾功能等影响较小,尤其适合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如老年人、肝肾功能不佳者。
2.整体调节:针灸不仅能缓解局部症状,还可通过经络系统对全身进行调节,改善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五、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1.患者选择:
年龄:儿童皮肤娇嫩,针灸时穴位定位可能不精确,且难以配合,一般不首选针灸治疗。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针刺时应注意进针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骨骼和重要组织。
特殊人群:孕妇应避免针刺腹部、腰骶部及一些可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以防流产。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针灸可能导致局部出血不止,应谨慎使用。
2.治疗环境:治疗环境应保持清洁、安静、温暖,避免患者受凉或感染。
3.针具选择与消毒: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具,避免交叉感染。若使用可重复使用针具,必须严格按照消毒规范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等处理。
4.治疗后护理:针刺后,患者应避免立即洗澡,尤其是针孔部位,以防感染。治疗后若出现局部轻微疼痛、酸胀等,一般属于正常现象,数小时至12天可自行缓解;若出现头晕、心慌、恶心、面色苍白等晕针症状,应立即停止针刺,让患者平卧,头稍低,松开衣带,给予温开水或糖水,一般可逐渐恢复。若症状严重,需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六、综合治疗建议
针灸可作为肱二头肌肌腱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通常建议结合其他治疗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休息与制动:患病期间,应减少肩部的过度活动,必要时可使用三角巾等进行适当的制动,有助于受损肌腱的修复。
2.物理治疗:如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
3.康复锻炼:在症状缓解后,应逐渐进行肩部的康复锻炼,如钟摆运动、肩部伸展和旋转运动等,以增强肩部肌肉力量,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但应避免过度用力,防止再次损伤。
4.药物治疗:疼痛明显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