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牙髓坏死
牙髓坏死是牙髓组织的死亡,多由牙髓炎发展、外伤、医源性因素、化学刺激等引起。症状上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有过牙髓炎疼痛病史,牙齿会变色,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诊断结合临床症状、牙髓活力测试及X线检查。治疗主要为根管治疗,年轻恒牙可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术,严重破坏无法保留或患者全身状况不允许时考虑拔牙。特殊人群中,儿童治疗选刺激性小材料并保护恒牙胚,孕妇孕中期相对安全需与妇产科医生沟通,老年人治疗要评估身体状况并注意操作时间及后续口腔护理。
一、牙髓坏死的定义
牙髓坏死是牙髓组织的死亡,多由各型牙髓炎发展而来,也可因外伤、正畸治疗的牙体预备不当、修复时材料刺激等引起。牙髓组织包含神经、血管等,当牙髓发生坏死时,这些组织失去活性。
二、牙髓坏死的病因
1.牙髓炎的发展:这是牙髓坏死最常见的原因。细菌感染引起牙髓炎,若未得到及时治疗,炎症持续进展,最终导致牙髓组织缺血、缺氧,发生坏死。比如慢性牙髓炎长期迁延不愈,炎症逐渐侵蚀牙髓,就可能发展为牙髓坏死。
2.外伤:牙齿受到外力撞击,如摔倒、碰撞等,可能导致牙髓血管断裂,使牙髓失去血液供应,进而坏死。例如,青少年在运动中牙齿受伤,若损伤到牙髓血管,就有牙髓坏死的风险。
3.医源性因素:在进行牙体预备、修复体制作等操作时,如果对牙髓组织保护不当,过度磨除牙体组织,或者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材料,都可能损伤牙髓,引发坏死。像有些患者在进行烤瓷牙修复时,因牙体预备过多,术后就出现了牙髓坏死的情况。
4.化学刺激:某些药物或充填材料对牙髓具有刺激性,如酚醛树脂类材料,若直接接触牙髓,可能导致牙髓坏死。
三、牙髓坏死的症状
1.自觉症状: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曾有过牙髓炎的疼痛病史,之后疼痛症状消失。但有些患者可能在抵抗力降低时,出现牙龈肿胀、疼痛等急性炎症表现。
2.牙齿变色:这是牙髓坏死较为常见的症状。由于牙髓组织坏死分解,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进入牙本质小管,使牙齿颜色逐渐变为暗黄色或灰色,且光泽度降低。比如前牙牙髓坏死,牙齿变色会更加明显,影响美观。
3.牙髓活力测试:通过温度测试(冷测或热测)及电活力测试,患牙通常无反应,提示牙髓已失去活性。
四、牙髓坏死的诊断
1.临床症状:结合患者有无牙髓炎病史、牙齿变色情况以及是否有牙龈反复肿胀等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牙髓活力测试:如前文所述,通过温度测试和电活力测试,若患牙对刺激无反应,可辅助诊断牙髓坏死。但要注意,某些情况下,如患者近期服用过镇痛药物,可能影响测试结果,需综合判断。
3.X线检查:可观察到牙髓腔的变化,如牙髓腔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钙化,根尖周组织可能有骨质稀疏区等表现,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五、牙髓坏死的治疗
1.根管治疗:这是治疗牙髓坏死的主要方法。通过清除根管内的坏死牙髓组织,进行消毒、充填,以去除感染源,防止炎症进一步扩散,促进根尖周组织的愈合。一般需要多次就诊,包括开髓引流、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等步骤。
2.根尖诱导成形术:对于年轻恒牙,由于根尖尚未发育完全,牙髓坏死时可采用此方法。通过诱导根尖继续发育,形成根尖屏障,再进行常规根管治疗。常用的诱导药物有氢氧化钙等。
3.拔牙:如果患牙严重破坏,无法通过根管治疗保留,或者患者全身状况不允许进行复杂的根管治疗,可考虑拔除患牙。但拔牙应谨慎决定,尤其是对于前牙,要充分考虑对美观和功能的影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牙髓坏死多与龋齿、外伤有关。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齿的牙髓腔较大,根尖孔未完全闭合,感染容易扩散。在治疗时,应选择对牙髓刺激性小的材料,操作要轻柔,尽量保护恒牙胚。家长要监督孩子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减少甜食摄入,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治疗。
2.孕妇:孕期发生牙髓坏死,治疗较为棘手。在孕早期和孕晚期,一般不建议进行复杂的根管治疗,以免刺激子宫引起流产或早产。孕中期相对较为安全,但治疗前应与妇产科医生沟通,评估风险。尽量采用保守治疗缓解症状,如局部冲洗、使用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等。孕妇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及时漱口,避免口腔细菌滋生加重病情。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牙髓坏死治疗前需详细询问病史,评估身体状况。在进行根管治疗时,要注意操作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患者因长时间张口或紧张引发全身性疾病发作。同时,老年人牙齿多有磨耗、牙周萎缩等情况,治疗后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假牙或保持剩余牙齿的清洁,维护口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