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癌靶向药物有哪些
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类、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类、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类靶向药物可用于舌癌治疗,不同类型各有其作用机制及疗效表现,同时对特殊人群使用靶向药有不同温馨提示。HER2类中曲妥珠单抗通过阻断癌细胞生长信号抑制增殖,拉帕替尼抑制HER1和HER2酪氨酸激酶活性;EGFR类中西妥昔单抗、尼妥珠单抗阻断EGFR信号传导,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抑制EGFR酪氨酸激酶活性;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类中安罗替尼抑制多个靶点,阿帕替尼抑制VEGFR2。特殊人群方面,老年患者用药需谨慎评估剂量并监测不良反应;儿童及青少年因研究少、影响不明,需权衡风险;孕妇禁用,哺乳期女性停止哺乳并治疗;有基础疾病患者使用靶向药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需综合考虑调整方案。
一、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类靶向药物
1.曲妥珠单抗:舌癌患者中若HER-2呈过表达状态,曲妥珠单抗可发挥作用。它通过将自己附着在HER-2上来阻止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在HER-2上的附着,从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信号传导通路,抑制癌细胞增殖。临床研究显示,对于HER-2阳性的舌癌患者,联合使用曲妥珠单抗与化疗药物,能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
2.拉帕替尼:属于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同时抑制HER-1和HE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在一些针对HER-2阳性舌癌的临床研究中,拉帕替尼单药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
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类靶向药物
1.西妥昔单抗:为EGFR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EGFR,竞争性阻断EGFR与配体的结合,从而抑制EGFR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在晚期舌癌的治疗中,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或化疗,可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
2.尼妥珠单抗:同样是一种EGFR单克隆抗体,与EGFR有较高的亲和力,可阻断由EGFR介导的下游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临床实践中,尼妥珠单抗联合放疗或化疗用于舌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
3.厄洛替尼:是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EGFR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肿瘤细胞内的信号传导,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在一些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舌癌患者的研究中,厄洛替尼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可使部分患者肿瘤缩小、病情得到控制。
4.吉非替尼:作为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选择性抑制EGFR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阻碍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并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对于EGFR基因突变的舌癌患者,吉非替尼可能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部分患者使用后肿瘤进展得到延缓。
三、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类
1.安罗替尼:可抑制多个靶点,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在晚期舌癌的治疗中,安罗替尼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在部分患者中显示出一定的疾病控制效果,能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2.阿帕替尼:主要作用靶点为VEGFR-2,通过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临床研究表明,阿帕替尼用于晚期舌癌患者,可使部分患者肿瘤得到控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对靶向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因此在使用靶向药物时,医生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药物剂量,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恢复能力较弱,不良反应可能对其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较大影响。
2.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目前针对儿童及青少年舌癌患者使用靶向药物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儿童及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对其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尚不明确。所以在考虑使用靶向药物时,需充分权衡治疗获益与潜在风险。除非病情危急且其他治疗手段效果不佳,一般应优先考虑其他相对成熟、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
3.孕妇及哺乳期女性:靶向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如致畸、影响生长发育等。因此孕妇应绝对避免使用靶向药物治疗舌癌。哺乳期女性若确诊舌癌,需停止哺乳并及时接受治疗,以防止药物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对婴儿健康造成损害。
4.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若患者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使用靶向药物时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例如某些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可能影响血压,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并积极控制血压。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更合适的药物,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