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临床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等。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改善中耳通气引流,清除中耳积液及病因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清除病灶,保持中耳引流通畅,尽可能恢复听力。
1.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原则:改善中耳通气引流,清除中耳积液及病因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鼓膜穿刺抽液:可有效减轻耳闷症状。
鼓膜切开术:若积液黏稠,抽液后可注入糖皮质激素。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治疗原则: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
全身治疗: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鼓膜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其结果改用敏感的抗生素。
局部治疗:鼓膜穿孔前,可用2%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可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脓液,然后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治疗原则:清除病灶,保持中耳引流通畅,尽可能恢复听力。
局部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选用不同的滴耳剂。
手术治疗:若中耳有息肉、肉芽或胆脂瘤等,可行鼓室成形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治疗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休息,保持耳部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呛水等。此外,对于儿童中耳炎患者,家长应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