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和蛲虫病都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由不同寄生虫引起,通过不同方式传播,症状和诊断方法也有所不同,但都可经药物驱虫治疗,预防措施相似。
1.病因
蛔虫病:由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引起。蛔虫通过食用被感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
蛲虫病:由蛲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引起。蛲虫主要通过肛门-手-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2.症状
蛔虫病: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食欲不振、脐周腹痛、恶心、呕吐等。重者可引起营养不良、贫血、肠梗阻、胆道蛔虫症等并发症。
蛲虫病:主要症状为肛门瘙痒,尤以夜间为甚。此外,还可伴有睡眠不安、夜惊、磨牙等症状。
3.诊断
蛔虫病:可通过粪便检查虫卵确诊。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等。
蛲虫病:可通过肛门拭子法检查虫卵确诊。检查时应在清晨排便前或洗澡前进行,将拭子插入肛门内2-3厘米,轻轻旋转后取出,置于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
4.治疗
蛔虫病:治疗蛔虫病的药物有甲苯达唑、阿苯达唑等。驱虫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小便,生吃的蔬菜、水果要洗净。
蛲虫病:治疗蛲虫病的药物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局部治疗可使用蛲虫膏、蛲虫栓等,睡前将药物放入肛门内,连用7天。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内裤,被褥要经常晾晒。
5.预防
蛔虫病和蛲虫病的预防措施相似,主要包括: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定期进行驱虫治疗,尤其是儿童和经常接触不洁物品的人群。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消毒。
总之,蛔虫病和蛲虫病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