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的临床特点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的常见并发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下降。其临床特点包括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剧烈绞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体征主要为剑突下或右上腹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实验室检查可有白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大便中可找到蛔虫卵。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定期驱虫治疗等。
1.症状:
腹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典型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剧烈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疼痛多为间歇性,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可自行缓解。
恶心、呕吐:常与腹痛同时发生,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可有蛔虫排出。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
黄疸:少数患者可因蛔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黄疸。
2.体征:
腹部体征:剑突下或右上腹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巩膜黄染、肝大、脾大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
肝功能:部分患者可有胆红素、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
虫卵检查:大便中可找到蛔虫卵。
4.影像学检查:
B超:可发现胆道内有蛔虫,同时可了解胆囊及胆管的情况。
ERCP:可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及胆总管内有无蛔虫,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CT:有助于发现胆道内蛔虫及胆道扩张等情况。
5.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胆道蛔虫病的诊断并不困难。
对于不典型病例,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6.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无并发症的胆道蛔虫病患者,包括禁食、补液、驱虫等。驱虫治疗可选用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药物。
手术治疗:适用于有并发症的胆道蛔虫病患者,如胆道梗阻、胆道感染等。手术方式主要为胆总管切开取虫术。
7.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
定期驱虫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