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怎么治疗
蛔虫病是由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引起的寄生虫病,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儿童、体弱或营养不良者症状较多,主要表现为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成虫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治疗主要是驱虫治疗,可选用甲苯达唑、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驱虫药。驱虫治疗时应注意饮食、用药禁忌、不良反应和个人卫生等。此外,预防蛔虫病也很重要,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和定期驱虫。
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蛔虫卵移行至肺,可引起咳嗽、胸闷、血丝痰、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甚至哮喘样发作。
成虫引起的症状: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间歇性脐周疼痛等。儿童常有营养不良、失眠、磨牙、夜惊等表现。
并发症:蛔虫有钻孔习性,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等并发症。
治疗蛔虫病主要是驱虫治疗,可选用的驱虫药有:
甲苯达唑:为广谱驱虫药,可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寄生虫能量耗竭。对蛔虫有较好疗效。
阿苯达唑:又名肠虫清,为高效低毒的广谱驱虫药。口服后吸收迅速,在肝内代谢为亚砜和砜,前者可使虫体的多种酶释出,干扰寄生虫的葡萄糖代谢,导致寄生虫死亡。
伊维菌素:对肠道寄生虫有较好的驱虫效果,对蛔虫也有一定疗效。
驱虫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驱虫前应注意饮食,避免油腻食物,以提高驱虫效果。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驱虫药。
2岁以下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应避免使用驱虫药。
服用驱虫药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驱虫治疗后,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再次感染。
此外,预防蛔虫病也很重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不随地大小便,避免蛔虫卵污染环境。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洗净的蔬菜、水果,不喝生水。
定期驱虫,儿童可每年驱虫1~2次。
总之,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可通过驱虫治疗和预防措施来控制。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