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包括呼吸道感染、耳部感染、过敏、腺样体肥大、腭裂、机械性损伤等,此外,小儿耳部结构发育不成熟、免疫力较弱也容易患病。家长应注意预防和护理,如正确擤鼻涕、避免挖耳、保持耳部清洁、积极治疗鼻部疾病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1.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炎、咽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细菌或病毒可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引发中耳炎。
2.耳部感染:游泳、洗澡时,污水进入外耳道,若未及时清理,可导致外耳道感染,进而引发中耳炎。
3.过敏:过敏反应可导致咽鼓管肿胀,影响中耳的正常通气和引流,增加中耳炎的发病风险。
4.腺样体肥大:腺样体位于鼻咽部,若腺样体肥大,可堵塞咽鼓管咽口,导致中耳负压,进而引发中耳炎。
5.腭裂:腭裂患儿由于口腔与鼻腔相通,容易导致鼻咽部的分泌物及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6.机械性损伤:如擤鼻涕方法不当、挖耳等,可导致外耳道压力变化,损伤鼓膜,使细菌趁机侵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7.其他:如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腺样体炎、扁桃体炎等,也可并发中耳炎。
此外,小儿的耳部结构尚未发育成熟,咽鼓管较短、宽且平直,呈水平位,故咽部感染易经咽鼓管侵犯中耳。同时,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也容易患中耳炎。
对于家长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让孩子用力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另一侧鼻孔的鼻涕。
2.不要给孩子挖耳,以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
3.保持孩子外耳道的清洁干燥,洗澡、游泳后,及时清除外耳道内的积水。
4.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感冒、鼻炎、咽炎等。
5.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
6.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孩子使用滴鼻剂、喷鼻剂等药物,治疗鼻部疾病。
7.如果孩子出现耳部疼痛、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之,引起小儿中耳炎的原因较多,家长应注意预防和护理,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