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区别
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不同,继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5%~10%,而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未明确,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1.定义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5%~10%。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2.病因
继发性高血压:
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睡眠中呼吸暂停导致反复低氧、高碳酸血症,引起血压升高。
药物: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原发性高血压:
遗传因素:约60%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环境因素:
饮食:高盐、低钾、低钙、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
精神应激: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等。
其他因素:年龄增长、体重增加、缺乏体力活动等。
3.临床表现
继发性高血压:除了血压升高外,还可能有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例如,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可能伴有蛋白尿、血尿、水肿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可能伴有代谢紊乱、肥胖、多毛等。
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头胀、耳鸣、鼻出血、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视物模糊等症状。
4.治疗方法
继发性高血压:治疗原发病是关键。例如,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需要积极治疗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此外,还需要根据血压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压达标。
5.预后
继发性高血压:如果能及时治疗原发病,继发性高血压的预后一般较好。如果原发病不能治愈,血压可能难以控制。
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预后与血压控制情况有关。如果能有效控制血压,可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区别在于病因和治疗方法不同。继发性高血压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而原发性高血压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无论是继发性高血压还是原发性高血压,都需要积极治疗,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