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功能受损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时间、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根据心脏射血分数的降低情况,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其诊断主要依靠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
一、分类
1.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时间、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
2.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3.根据心脏射血分数的降低情况,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
二、症状
1.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
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平卧后会出现呼吸困难,需垫高头部。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夜间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呼吸深快,重者可有哮鸣音,称之为“心源性哮喘”。
2.体力活动受限
3.体液潴留
下肢水肿:是右心衰竭的常见症状,多先出现于踝部,休息后可减轻或消退。
腹水:大量腹水时可出现腹部膨隆、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心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2.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血压、心率、心律等,检查肺部有无啰音、心脏有无杂音等。
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等。
4.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
5.必要时进行心导管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四、治疗
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2.一般治疗
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饮食: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饱餐。
吸氧:有低氧血症者,给予吸氧。
3.药物治疗
利尿剂:减轻水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改善心室重构。
阝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改善心功能。
正性肌力药:适用于心力衰竭症状明显者。
4.非药物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用于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心功能。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心脏性猝死。
心脏移植:适用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
五、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2.戒烟限酒。
3.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4.低盐低脂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5.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脏疾病。
总之,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注意预防,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