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该如何治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全身、局部治疗及特殊人群提示。全身治疗有抗感染,依常见病原菌及药敏选抗生素,早期足量使用;支持治疗针对全身症状明显者,注意休息、饮食,高热时物理降温或用解热镇痛药。局部治疗,鼓膜穿孔前用1%酚甘油滴耳,必要时行鼓膜切开术;穿孔后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再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咽鼓管特点致更易患病,家长需密切观察,谨慎用药;孕妇用药谨慎,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局部用药也需医生评估;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要兼顾疾病控制及听力变化,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一、全身治疗
1.抗感染:通常选择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可根据当地常见病原菌及药敏结果选用适宜的抗生素。一般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有助于迅速控制炎症,防止病情迁延不愈或出现并发症。
2.支持治疗:对于全身症状明显者,如高热、头痛、乏力等,需注意休息,多饮水,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若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
二、局部治疗
1.鼓膜穿孔前:
1%酚甘油滴耳:具有消炎、止痛作用,可缓解耳部疼痛症状。但需注意,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止使用,因为酚甘油遇脓液可释放石炭酸,对中耳黏膜有刺激作用。
鼓膜切开术:若经一般治疗后,耳部疼痛剧烈,鼓膜明显膨出,经保守治疗无好转,或存在全身症状较重,怀疑有并发症等情况,可考虑行鼓膜切开术。通过切开鼓膜,可迅速缓解中耳压力,减轻疼痛,利于引流,促进炎症消退。
2.鼓膜穿孔后:
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可清除外耳道内的脓液,清洁外耳道,有利于局部药物的作用发挥。清洗时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外耳道及中耳黏膜。
抗生素滴耳液滴耳:常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可直接作用于中耳腔,控制局部炎症。使用滴耳液时,应注意保持耳部清洁,滴药前可先将滴耳液温热至接近体温,以免引起眩晕等不适。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的咽鼓管短、平、宽,较成人更易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体温、耳部疼痛情况、听力变化等。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耳部不适,家长需留意孩子有无抓耳、摇头、哭闹不安等表现。儿童用药需更加谨慎,严格遵循医嘱选择适宜的药物及剂量,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同时,要注意保持孩子耳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耳内。
2.孕妇:孕妇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用药需谨慎。在选择抗生素时,应优先考虑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在孕期使用相对安全,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治疗同样重要,使用滴耳液等局部药物时,也需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由医生评估风险后再使用。同时,孕妇应注意休息,增强自身抵抗力,避免因感染加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需同时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若老年人听力本身已有下降,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后可能导致听力进一步减退,应及时告知医生听力变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老年人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因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引发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