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其病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诊断主要依靠病史、鼻镜检查和鼻窦CT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锻炼、注意鼻部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一、病因
1.局部因素
(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导致鼻腔黏膜未恢复正常。
(2)鼻中隔偏曲、鼻腔狭窄等鼻腔结构异常,影响鼻腔通气。
(3)长期使用减充血剂、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导致鼻腔黏膜萎缩。
(4)鼻腔、鼻窦及鼻咽部的慢性炎症,脓性分泌物长期刺激鼻腔黏膜。
(5)职业或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粉尘、有害气体等。
2.全身因素
(1)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B、C等。
(4)免疫功能下降,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等。
二、临床表现
1.鼻塞
(1)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白天、夏季或运动后鼻塞减轻,夜间、冬季或静坐时鼻塞加重。
(2)持续性鼻塞:鼻塞症状持续存在,影响呼吸和睡眠。
2.流涕
(1)黏液性鼻涕:鼻涕量多,呈白色或透明状。
(2)脓性鼻涕:鼻涕量多,呈黄色或黄绿色,有时伴有异味。
(3)黏性鼻涕:鼻涕较黏稠,不易擤出。
3.嗅觉减退
嗅觉功能下降或丧失,对气味的敏感度降低。
4.其他症状
(1)头痛、头昏:常发生在头部沉重或压迫感。
(2)耳鸣、听力下降:由于鼻塞导致耳部负压,引起耳鸣、听力下降。
(3)咳嗽、多痰:鼻涕向后流入咽喉部,可引起咳嗽、多痰。
三、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加重或缓解因素等。
2.进行鼻镜检查,观察鼻腔黏膜的色泽、形态、鼻甲大小等情况。
3.必要时进行鼻窦CT检查,了解鼻窦的情况。
4.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1)去除病因:避免接触过敏原、改善生活环境、治疗全身性疾病等。
(2)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和过敏原。
(3)鼻部按摩:通过按摩鼻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鼻塞症状。
2.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减轻鼻腔黏膜炎症。
(2)抗组胺药:减轻过敏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3)减充血剂:收缩鼻腔血管,减轻鼻塞症状,但不宜长期使用。
(4)黏液促排剂:促进鼻腔分泌物排出。
3.手术治疗
(1)适用于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鼻腔结构异常的患者。
(2)手术目的是改善鼻腔通气功能。
4.其他治疗
(1)物理治疗:如激光、射频等。
(2)中医治疗:如中药口服、针灸等。
五、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注意鼻部卫生,避免用力挖鼻。
3.避免接触过敏原。
4.积极治疗鼻部疾病。
六、特殊人群
1.儿童
(1)儿童慢性鼻炎的治疗应根据年龄、症状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不建议使用减充血剂滴鼻,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3)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2.孕妇
(1)治疗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2)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
(3)如需手术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老年人
(1)老年人慢性鼻炎的治疗应考虑全身情况,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2)治疗药物的选择应谨慎,避免使用过多的药物。
(3)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之,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多样。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注意预防和护理。同时,应根据特殊人群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