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紫癜症状
儿童过敏性紫癜症状多样,皮肤症状以双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分批出现的紫红色斑丘疹样紫癜为主,部分伴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胃肠道症状有阵发性绞痛、便血;关节症状表现为大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肾脏症状常见血尿、蛋白尿,严重程度差异大。特殊人群中,低龄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需家长密切观察,其肾脏受累影响大要定期复查;有过敏史儿童风险高,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记录病史;患病儿童要注意休息、饮食卫生,依病情调整饮食。
一、皮肤症状
1.紫癜特点:儿童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症状为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尤其在踝关节周围密集分布,上肢、躯干较少。紫癜常对称性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初起为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数日后转为暗紫色,最终呈棕褐色而消退。少数重症患儿紫癜可融合成大疱,伴出血性坏死。
2.其他皮疹:部分患儿可能伴有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可在紫癜出现之前或同时发生,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风团样皮疹,瘙痒明显;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发生在眼睑、口唇、阴囊等组织疏松部位,表现为局部肿胀,边界不清,一般无疼痛。
二、胃肠道症状
1.腹痛:约2/3患儿可出现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剧烈,可伴恶心、呕吐。腹痛原因主要是胃肠黏膜水肿、出血,刺激肠壁神经。部分患儿腹痛可与皮肤紫癜同时出现,也可在紫癜出现前12周发生,易误诊为急腹症。
2.便血:少数患儿可出现便血,多为暗红色或柏油样便,严重者可出现大量便血,导致贫血。便血是由于肠道黏膜出血、糜烂所致,严重的肠道出血可能需要紧急处理。
三、关节症状
1.关节疼痛:约1/3患儿可出现关节症状,多累及大关节,如膝、踝、肘、腕等关节,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关节症状一般在数日内消失,不遗留关节畸形,但可反复发作。
2.关节症状原因:关节症状的发生与关节周围组织的血管炎有关,导致关节滑膜渗出、肿胀,引起疼痛和活动受限。
四、肾脏症状
1.血尿和蛋白尿:肾脏受累是儿童过敏性紫癜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0%60%。多数患儿在紫癜出现后18周内出现肾脏症状,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伴有蛋白尿。部分患儿蛋白尿程度较重,可发展为肾病综合征。
2.肾脏损害特点:肾脏损害的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短暂的血尿或蛋白尿,可自行缓解;重者可发展为慢性肾炎、肾衰竭。肾脏症状的出现时间和严重程度与皮肤紫癜、胃肠道症状等不一定平行。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低龄儿童:低龄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不能准确描述自身不适。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皮肤表现、有无哭闹不安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孩子皮肤出现紫癜样皮疹,或有不明原因的腹痛、哭闹、不愿活动等,应及时就医。低龄儿童肾脏发育尚未完善,肾脏受累后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长期影响,因此对于有肾脏症状的低龄患儿,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2.有过敏史儿童:既往有食物、药物或其他物质过敏史的儿童,患过敏性紫癜的风险相对较高。此类儿童日常生活中应更加注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某些食物(牛奶、鸡蛋、鱼虾等)、花粉、尘螨等。家长要详细记录孩子的过敏史,就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在疾病治疗期间,要警惕新的过敏因素诱发病情加重。
3.生活方式调整:患病期间,儿童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活动量有助于减轻关节症状和减少皮肤紫癜的反复。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以防胃肠道感染,加重病情。对于有胃肠道症状的患儿,饮食应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如腹痛明显时可能需要暂时禁食,待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饮食,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开始,避免过早进食高蛋白食物,以免加重过敏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