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腺样体肥大如何诊断
腺样体肥大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缺氧,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一、概述
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腺样体肥大系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引起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尤以夜间加重,出现睡眠打鼾、睡眠不安,患儿常不时翻身,仰卧时更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缺氧,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
二、诊断方法
1.病史
(1)多有急性腺样体炎反复发作史,有的患儿因鼻塞还会出现张口呼吸。
(2)长期呼吸道阻塞,可导致肺扩张不良,影响胸廓正常发育,出现鸡胸及漏斗胸。
2.临床检查
(1)口咽检查:硬腭高而窄,常伴有腭扁桃体肥大。
(2)前鼻镜检查:充分收缩鼻腔黏膜后,进行检查。如果鼻咽部有分泌物积聚,可窥见鼻咽顶后壁有粉红色或淡红色的块状隆起,表面不平,或有分叶,呈橘皮样或桑椹状,有时可见深巷或裂缝。
(3)纤维鼻咽镜或电子鼻咽镜检查:在鼻咽顶部和后壁可有多发性表面光滑的肿物,呈淡红色,有细带多来自鼻咽腔,触之柔软,不易出血。
(4)鼻咽侧位片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腺样体肥大。
(5)CT扫描检查:对诊断腺样体肥大有重要意义,不仅可清晰显示腺样体的增生程度,还可观察肥大的腺样体是否压迫或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
3.诊断标准
(1)患儿有张口呼吸、睡眠打鼾或鼻塞等症状。
(2)前鼻镜检查或纤维鼻咽镜检查见腺样体肥大。
(3)鼻咽侧位片X线检查或CT扫描检查有助于诊断。
三、诊断流程
1.采集病史:详细询问患儿的症状、发病时间、既往病史等,了解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
2.体格检查:包括前鼻镜检查、鼻咽侧位片X线检查、CT扫描检查等,以了解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和范围。
3.其他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以了解患儿是否有感染等情况。
4.诊断: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腺样体肥大。
四、鉴别诊断
1.扁桃体肥大:扁桃体和腺样体均位于鼻咽部,两者常同时存在。扁桃体肥大时,也可出现鼻塞、张口呼吸等症状,但扁桃体肥大多为双侧对称性肿大,表面可见瘢痕,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2.鼻腔异物:鼻腔异物可导致单侧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与腺样体肥大相似。但鼻腔异物多有异物吸入史,检查时可发现鼻腔内有异物。
3.鼻部肿瘤:鼻部肿瘤可导致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需与腺样体肥大相鉴别。鼻部肿瘤多为单侧进行性鼻塞,鼻涕带血,晚期可出现面部麻木、疼痛等症状。
五、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腺样体将逐渐萎缩,病情可能得到缓解或症状完全消失。
(2)药物治疗:如果患儿有鼻塞、流涕等症状,可使用麻黄碱滴鼻液等药物收缩鼻黏膜,以减轻鼻塞。如果患儿有感染症状,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腺样体肥大引起明显的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症状,或保守治疗无效者。
(2)手术方法:常用的手术方法为腺样体刮除术或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通过口腔插入腺样体切割器,将腺样体切除。
六、注意事项
1.对于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家长应注意观察其症状变化,如有加重趋势,应及时就医。
2.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患儿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4.患儿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
5.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儿,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