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口腔炎怎么办
疱疹性口腔炎的治疗、护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下: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即休息、保持口腔清洁、清淡饮食;药物治疗,如发热超38.5℃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用阿昔洛韦抗病毒,疼痛明显用利多卡因凝胶止痛,继发细菌感染用抗生素;还有中医治疗,如康复新液促进愈合。护理方面,要观察病情,做好口腔护理,如进食后喂水、正确刷牙、用口腔喷雾剂,同时做好生活护理,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消毒用品。特殊人群中,儿童发病率高,家长要安抚情绪、按医嘱用药;孕妇用药谨慎,优先物理降温,用药权衡利弊;老年人恢复慢,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保证营养均衡。
一、疱疹性口腔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自限性,休息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充足的休息能帮助身体恢复。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淡盐水或专用口腔清洁液漱口,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降低继发感染风险。饮食方面,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口腔疼痛。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对于因口腔疼痛影响进食的患者,可少食多餐。
2.药物治疗:当患者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发热不适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来退热,儿童用药需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剂型。针对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病因,可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对于口腔局部疼痛明显者,可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等药物局部涂抹止痛,但需注意避免儿童误食。若口腔继发细菌感染,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3.中医治疗:部分中药制剂如康复新液,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作用,可用于口腔局部,促进疱疹愈合。
二、疱疹性口腔炎的护理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定时测量体温,了解发热规律及热型。观察口腔疱疹的数量、大小、破溃情况,若疱疹增多、破溃面扩大或出现脓性分泌物,可能提示病情加重或继发感染。关注患者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一般情况,若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拒食等,需及时就医。
2.口腔护理: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在进食后可适量喂水,以冲洗口腔内残留食物。较大儿童可指导其正确刷牙,早晚各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软毛牙刷,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可遵医嘱使用口腔喷雾剂,如开喉剑喷雾剂,喷于口腔疱疹处,促进愈合。
3.生活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休息环境。患者使用的餐具、玩具等应定期消毒,可采用煮沸消毒或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疱疹性口腔炎发病率相对较高。家长需耐心安抚患儿情绪,避免因口腔疼痛导致患儿哭闹不止,加重不适。在药物使用上,严格按照医嘱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时,注意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可过于频繁。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使用口腔局部药物时要防止其将药物误吞。
2.孕妇:孕妇感染疱疹性口腔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一般治疗措施如保持口腔清洁、清淡饮食等同样适用。但在药物选择上,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虽然在动物实验中未发现明显致畸作用,但人类研究数据有限,使用前需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孕妇发热时,物理降温可作为首选,如使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若必须使用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相对较为安全,但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感染疱疹性口腔炎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老年人发热反应可能不典型,即使体温未明显升高,若出现精神萎靡、乏力等不适,也需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正在服用其他慢性病药物,使用新的药物前告知医生,避免不良反应发生。饮食上,除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外,还应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