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龋齿怎么办
龋齿俗称蛀牙,是牙体硬组织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疾病。其形成与口腔细菌、糖类、牙齿结构及时间有关。初期牙齿表面有白垩色斑块,多无自觉症状;中期龋洞形成,进食或遇刺激有短暂疼痛;晚期引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疼痛剧烈。初期可非手术治疗如药物、再矿化治疗等,也可手术;中期采用充填治疗,必要时做嵌体;晚期牙髓炎和根尖周炎以根管治疗为主,部分需根尖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控制甜食;老年人注意根面龋及假牙清洁,控制基础疾病;孕妇注意口腔卫生,孕中期治疗且告知医生怀孕情况。
一、了解龋齿
龋齿,俗称蛀牙,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其形成与口腔细菌、食物中的糖类、牙齿本身结构及时间等因素相关。口腔细菌利用食物中的糖产生酸,酸长期作用于牙齿,致使牙齿脱矿,进而形成龋洞。
二、龋齿的不同阶段及表现
1.初期:牙齿表面可能仅出现白垩色斑块,此时牙齿结构未遭明显破坏,患者多无自觉症状,通过口腔检查或X线片可发现。
2.中期:龋洞形成,患者进食时可能会感到食物嵌入洞内产生不适,遇冷、热、酸、甜刺激时会有短暂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3.晚期:龋洞较深,细菌感染牙髓,引发牙髓炎,产生剧烈疼痛,且疼痛往往在夜间加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睡眠。若炎症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导致根尖周炎,出现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等症状。
三、不同阶段龋齿的治疗方法
1.初期龋齿: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恒牙早期釉质龋,尚未形成龋洞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氟化物,能促进牙齿再矿化,阻止龋病发展。还可通过再矿化治疗,使用含钙、磷、氟等的溶液,促使脱矿的牙釉质重新矿化。同时,改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刷牙(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两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使用牙线,减少细菌滋生及食物残留,控制龋病进展。
手术治疗:对于较浅的龋损,可采用预防性树脂充填,去除龋坏组织后,用复合树脂材料进行充填,恢复牙齿外形,预防龋病进一步发展。
2.中期龋齿:通常采用充填治疗,即去除龋洞内的腐质,制备合适洞形,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如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等,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对于一些龋洞较大,牙体组织破坏较多的情况,可能需要在充填后制作嵌体,以增强牙齿的强度,防止牙齿折裂。
3.晚期龋齿:
牙髓炎:一般需进行根管治疗,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对根管进行清理、消毒和充填,消除炎症,缓解疼痛,保留患牙。根管治疗后,为保护牙齿,通常需做牙冠修复。
根尖周炎:同样以根管治疗为主,若根尖周炎症范围较大,在根管治疗后可能还需进行根尖手术,去除根尖周病变组织,促进炎症愈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牙齿处于发育阶段,龋齿发生率较高。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如在儿童萌出第一颗牙齿后就开始用清水或儿童专用牙膏(含氟量适宜)刷牙。对于低龄儿童,避免使用含氟量高的牙膏,防止吞咽过多氟。儿童饮食中应控制含糖食物摄入,尤其是粘性大的糖果、饼干等。若儿童出现龋齿,应及时就医,因儿童牙髓组织疏松,炎症易扩散,延误治疗可能影响恒牙胚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因牙龈萎缩、牙根暴露,易发生根面龋。除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外,可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或定期到医院进行氟化物涂布,增强牙齿抗龋能力。对于佩戴假牙的老年人,要注意假牙清洁,定期取下清洗,防止食物残渣堆积引发龋齿。若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会影响口腔局部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龋齿发生风险,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3.孕妇:孕期体内激素变化,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易出现牙龈炎症,且饮食习惯改变,若不注意口腔卫生,龋齿发生几率升高。孕妇应选择软毛牙刷,避免用力刷牙损伤牙龈。尽量减少甜食摄入,进食后及时漱口。若孕期出现龋齿,一般建议在孕中期(46个月)进行治疗,此阶段相对安全,但治疗前务必告知医生怀孕情况,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和治疗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