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发性子宫肌瘤的症状
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症状有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因肌瘤致子宫腔增大、影响子宫收缩,严重可致贫血;下腹包块,肌瘤使子宫超3个月妊娠大小时可于下腹触及,受肌瘤大小、位置及患者体型影响;白带增多,宫腔面积增大且黏膜下肌瘤易引发感染致白带异常;压迫症状,依肌瘤位置压迫不同组织产生相应症状;还有腹痛、腰酸等其他症状,影响生育。孕期女性肌瘤可能增大变红需关注;绝经期肌瘤若增大或有异常流血需警惕恶变;有生育需求女性若肌瘤影响受孕或致流产,备孕前应咨询评估。
一、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
1.症状表现:这是多发性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患者月经量可能较以往明显增多,比如原本正常月经量在2060毫升,患病后可能超过80毫升,且月经持续时间延长,正常经期一般为28天,患病后可能延长至10天甚至更久。长期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
2.影响因素:肌瘤使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并影响子宫收缩,从而引起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尤其对于黏膜下肌瘤,由于其向宫腔内生长,对子宫内膜影响更大,更容易出现此类症状。对于本身有贫血倾向或已经贫血的患者,症状会更加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下腹包块
1.症状表现:当肌瘤逐渐增大使子宫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时,患者可于下腹正中触及质硬、形态不规则的包块。清晨膀胱充盈时,包块更易被触及。较小的肌瘤一般不会在腹部摸到,多是通过妇科检查或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
2.影响因素:肌瘤的大小、位置及生长速度决定了下腹包块是否容易被发现。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相对更容易在腹部摸到包块。对于体型较瘦的患者,较小的肌瘤形成的包块也相对容易察觉;而体型肥胖的患者,可能需要肌瘤长得更大才能被摸到。
三、白带增多
1.症状表现: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致使白带增多。若伴有感染,白带可呈脓性,且有异味;若黏膜下肌瘤脱出阴道,表面发生溃疡、坏死,还会产生大量血性或脓血性排液,伴有恶臭味。
2.影响因素:黏膜下肌瘤对白带影响较为显著,因为其突出于宫腔,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此外,若患者个人卫生习惯不佳,如不勤换内裤、不注意外阴清洁等,更易导致感染,使白带异常症状加重。
四、压迫症状
1.症状表现:肌瘤压迫周围组织可产生不同症状。压迫膀胱时,可引起尿频、尿急,严重时甚至出现尿潴留;压迫输尿管,可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压迫直肠,可引起下腹坠胀不适、便秘等症状。
2.影响因素:肌瘤的位置是决定压迫症状的关键。如子宫前壁肌瘤容易压迫膀胱,后壁肌瘤易压迫直肠。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盆底肌肉松弛,压迫症状可能更为明显。而孕期女性,由于子宫充血增大,肌瘤压迫周围组织的症状可能会在孕期加重。
五、其他症状
1.腹痛、腰酸、下腹坠胀:一般情况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无腹痛,但肌瘤发生红色样变(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时,可出现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也会出现急性腹痛。肌瘤较大时,患者常感腰酸、下腹坠胀,经期症状加重。
2.不孕或流产: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即使受孕,在孕期也可能因肌瘤影响胚胎发育,增加流产风险。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多发性子宫肌瘤对生殖功能的影响是较为关注的问题。年龄较大的女性,本身生育能力下降,合并肌瘤时不孕或流产的风险更高。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孕期女性:孕期发现多发性子宫肌瘤,需密切关注肌瘤大小及位置变化。由于孕期子宫血供丰富,肌瘤可能迅速增大,发生红色样变,引起腹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若肌瘤影响胎儿发育,导致胎位异常、流产等,应遵循医生建议,权衡继续妊娠的风险。
2.绝经期女性:绝经后,多数肌瘤会逐渐萎缩。但如果绝经后肌瘤仍持续增大,或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症状,需警惕恶变可能,应及时就医检查,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3.有生育需求女性:若肌瘤影响受孕或导致反复流产,建议在备孕前咨询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先进行肌瘤剔除手术。手术后需严格按照医生指导,待子宫恢复良好后再备孕,以降低孕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