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急性肠胃炎症状有哪些,怎么办
孕妇急性肠胃炎症状包括胃肠道症状(约70%80%孕妇有恶心呕吐,多为阵发性绞痛的腹痛,每天数次到十几次的腹泻)和全身症状(低热或中度发热、乏力、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应对方法有一般治疗(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药物治疗(如安全抗生素、蒙脱石散等)及就医观察(症状不缓解或出现异常应立即就医);同时温馨提示孕妇日常要注意饮食卫生、腹部保暖、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有基础疾病更需关注症状并告知医生病史。
一、孕妇急性肠胃炎症状
1.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本身就可能导致孕妇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而急性肠胃炎会加重这种症状。炎症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部肌肉收缩,从而引发呕吐。研究表明,约70%80%的急性肠胃炎孕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能频繁呕吐,影响孕妇营养摄入。
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部或脐周。这是因为炎症导致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肠道蠕动加快且不协调,刺激肠道神经引起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仅为隐痛,重者则难以忍受。
腹泻:肠道黏膜受到炎症侵袭,分泌功能亢进,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肠腔内水分增多,引起腹泻。粪便多为稀水样便或糊状便,每天腹泻次数可能从几次到十几次不等。频繁腹泻可能导致孕妇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2.全身症状
发热:当病原体感染引发急性肠胃炎,免疫系统会做出反应,释放致热物质,使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但也有少数孕妇体温可能超过38.5℃。发热会使孕妇感到全身乏力、肌肉酸痛。
乏力:由于呕吐、腹泻导致营养丢失,以及发热消耗身体能量,孕妇会出现明显的乏力感。严重乏力可能影响孕妇正常的生活活动,如行走、站立等。
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严重的呕吐和腹泻会导致孕妇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氯等。脱水时孕妇可能出现口渴、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症状;电解质紊乱可能引起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严重影响孕妇身体健康及胎儿发育。
二、孕妇急性肠胃炎应对方法
1.一般治疗
调整饮食:症状较轻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少食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如果呕吐、腹泻严重,短期内需禁食,使胃肠道得到休息,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渐恢复饮食。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为预防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孕妇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口服补液盐,其成分能有效补充因呕吐、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也可适量饮用鲜榨果汁(需稀释,避免过甜),补充维生素和部分电解质,但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
2.药物治疗
当一般治疗效果不佳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对于感染性急性肠胃炎,若明确是细菌感染,可选用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对于腹泻症状,可使用蒙脱石散,它能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道黏膜,且不被人体吸收,对胎儿影响较小。
3.就医观察
如果孕妇急性肠胃炎症状持续不缓解,如发热超过38.5℃且持续时间较长、频繁呕吐无法进食、腹泻次数过多(每天超过10次)、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症状,或伴有胎动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电解质检测等,以明确病因,并根据孕妇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必要时可能需住院治疗,密切监测孕妇及胎儿的生命体征。
三、温馨提示
1.由于孕期身体的特殊性,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未清洗干净的蔬菜水果、生鱼片等,尽量选择经过高温烹饪的食物。厨房用具要做到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2.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时,避免腹部受凉引发胃肠道不适。孕妇可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添衣物,夜间睡眠时盖好被子。
3.孕期免疫力相对较低,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场所,减少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4.若孕妇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患急性肠胃炎后可能会使原有病情加重,更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