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的高危人群及相关注意事项如下:患有血管病变的人群,如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因血管问题易引发胎盘早剥;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像吸烟、滥用药物者,有害物质或药物影响增加风险;受到机械性创伤的人群,腹部撞击、羊膜腔穿刺不当可致胎盘早剥;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的人群,长时间仰卧压迫下腔静脉会引发;有胎盘早剥病史的人群复发风险高;多胎妊娠人群因子宫及并发症因素风险增加;高龄孕妇因血管及身体机能变化易发生胎盘早剥。特殊人群需重视孕期保健,定期产检,有不良习惯尽早戒除,避免腹部受创、长时间仰卧等,有胎盘早剥病史或多胎妊娠者更要密切监测,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患有血管病变的人群
1.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升高会导致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与胎盘之间,形成血肿,致使胎盘从子宫壁分离,发生胎盘早剥。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比正常孕妇高出数倍。
2.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这类患者常伴有全身小血管痉挛及硬化,肾脏功能受损影响机体的水盐代谢和内分泌调节,也会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
二、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1.吸烟人群: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胎盘血管痉挛,减少胎盘的血液供应,还会降低胎盘绒毛的气体交换功能,使胎儿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同时有害物质还可能损伤胎盘血管内皮,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有研究显示,吸烟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危险性是不吸烟孕妇的2倍多。
2.滥用药物人群:长期滥用可卡因等毒品,可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子宫血管痉挛,胎盘血流减少,导致胎盘早剥。同时,药物对孕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不良影响,也间接增加了胎盘早剥的发生几率。
三、受到机械性创伤的人群
1.腹部受到撞击:如孕妇不慎摔倒,腹部直接受到外力撞击,或遭遇车祸等,外力作用可能导致子宫突然收缩,使胎盘与子宫壁错位分离,引发胎盘早剥。
2.羊膜腔穿刺不当:在进行羊膜腔穿刺时,如果穿刺针误穿胎盘,可引起胎盘后血肿,进而导致胎盘早剥。若穿刺时刺破前壁胎盘附着处,使胎盘与子宫壁分离,也会引发胎盘早剥。所以羊膜腔穿刺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
四、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的人群
孕妇长时间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子宫静脉却瘀血,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瘀血或破裂,形成胎盘后血肿,引起胎盘早剥。尤其是妊娠晚期,孕妇长时间仰卧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五、有胎盘早剥病史的人群
曾经发生过胎盘早剥的孕妇,再次妊娠时胎盘早剥的复发风险增加。可能是因为首次胎盘早剥后,子宫局部的内环境发生改变,如子宫肌层的损伤、胎盘附着部位的血管病变等,这些改变使得再次妊娠时胎盘早剥的发生几率升高。
六、多胎妊娠人群
多胎妊娠时,子宫过度膨胀,使子宫肌纤维伸展过度,易发生原发性子宫收缩乏力,导致胎盘附着面小,胎盘面积相对过大,边缘血窦容易破裂出血,引发胎盘早剥。同时,多胎妊娠时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的几率增加,也间接提高了胎盘早剥的风险。
七、高龄孕妇
随着年龄的增长,孕妇的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出现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血管病变会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此外,高龄孕妇身体的各项机能有所下降,对妊娠的适应能力也不如年轻孕妇,这也是导致胎盘早剥发生风险升高的因素之一。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对于孕妇而言,无论处于何种年龄段,都应重视孕期保健。定期进行产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疾病,如高血压、肾脏疾病等。若有吸烟、滥用药物等不良生活习惯,应尽早戒除。日常活动中注意保护腹部,避免受到撞击。妊娠晚期避免长时间仰卧,可采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2.对于有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需更加密切地监测,增加产检的频率和项目。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监测方案,孕妇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以便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的早期迹象,采取相应措施。
3.多胎妊娠孕妇由于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较高,除了定期产检外,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一旦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