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脱位怎么办
牙脱位指牙齿受外力偏离或脱离牙槽窝,常因碰撞或咬硬物引发,分部分脱位、嵌入性脱位、完全脱位等类型。应急处理时,部分脱位尽快就医,避免咀嚼;嵌入性脱位,年轻恒牙复位后复查,成人恒牙局麻下复位固定;完全脱位要立即找到牙齿,清洁后复位或放特定液体保存并尽快就医。医院内治疗包括复位、固定及可能的牙髓治疗。恢复期间要注意饮食、口腔卫生并定期复查。特殊人群中,儿童牙脱位影响恒牙萌出与颌骨发育,家长需监督;老年人愈合慢,要综合考虑全身状况;孕妇治疗需谨慎,避免影响胎儿。
一、牙脱位概述
牙脱位是指牙齿受外力作用而偏离,以致部分或全部脱离牙槽窝。牙脱位常由碰撞引起,也可因咀嚼时咬到砂石、碎骨等硬物造成。根据牙齿脱位的程度和方向,可分为部分脱位、嵌入性脱位、完全脱位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牙脱位表现和处理方法存在差异。
二、牙脱位的应急处理
1.部分脱位:牙齿表现为松动、移位,但仍在牙槽窝内。此时应尽快前往医院口腔科。在去医院途中,尽量避免用受伤的牙齿咀嚼,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
2.嵌入性脱位:牙齿向深部嵌入牙槽骨内。对于年轻恒牙,若根尖孔尚未发育完成,应在复位后进行定期复查,观察牙髓活力及牙根发育情况;若为成人恒牙,需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在局麻下复位,之后固定患牙。
3.完全脱位:牙齿完全从牙槽窝脱出。这是最紧急的情况,需立即找到脱出的牙齿。若牙齿较清洁,可手持牙冠部,用清水冲洗牙齿表面的污垢,注意不可触碰牙根,然后将牙齿放回牙槽窝内,让患者轻轻咬住。若无法立即复位,可将牙齿放在生理盐水中,若无生理盐水,也可放在患者口腔舌下(唾液能维持牙齿细胞的活性),或者牛奶中保存,并尽快前往医院,争取在半小时内进行再植。
三、医院内治疗
1.复位:医生会根据牙脱位的类型和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复位方法。部分脱位和嵌入性脱位通常在局麻下进行手法复位,使牙齿恢复到正常位置;完全脱位牙在再植前,需对牙槽窝进行清理,确保无异物后将牙齿植入,再进行固定。
2.固定:无论哪种类型的牙脱位,复位后一般都需要固定患牙,以促进牙周组织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牙弓夹板固定、树脂粘接固定等,固定时间一般为24周,具体时间取决于牙齿损伤程度和愈合情况。
3.牙髓治疗:对于部分脱位和嵌入性脱位牙,若牙髓活力测试显示牙髓受损,可能需在适当时间进行根管治疗,以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防止根尖周病变的发生;完全脱位牙若在再植后出现牙髓坏死,也需及时进行根管治疗。
四、牙脱位后的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在牙脱位治疗后的恢复期间,应避免食用过硬、过黏的食物,防止损伤固定装置或影响牙齿愈合。建议以软食为主,如粥、面条、蒸蛋等,待牙齿稳固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2.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至关重要,可使用软毛牙刷按照正确的刷牙方法,轻柔地清洁牙齿,避免损伤患牙及周围组织。饭后使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
3.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诊,观察牙齿的愈合情况,如检查牙齿的松动度、牙髓活力、根尖周组织状况等。一般在固定后的1周、2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复查,以便医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脱位后更应及时治疗,因为这可能影响恒牙的萌出和颌骨的发育。对于年轻恒牙,医生会尽量保存活髓,促进牙根继续发育。家长要监督孩子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孩子在恢复期间用手触摸或晃动患牙。若孩子不配合治疗,家长需耐心引导,必要时可在治疗前与医生沟通,采取适当的镇静措施,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牙脱位后愈合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治疗方案及牙齿的愈合。老年人在治疗后除注意口腔卫生和饮食外,还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促进牙齿的恢复。若正在服用某些可能影响凝血或与治疗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应告知医生,以便调整用药。
3.孕妇:孕妇发生牙脱位时,治疗需谨慎。在应急处理阶段,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和射线检查。若必须进行X线检查,应做好腹部防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孕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尽量减少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孕妇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焦虑影响胎儿,同时注意口腔清洁,防止感染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