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怎么控制
妊娠糖尿病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饮食控制需根据孕妇个体因素计算总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少食多餐;运动管理应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选择散步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同时注意相关禁忌;要做好血糖监测,包括自我血糖监测及每12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若饮食和运动控制不佳需用胰岛素治疗;特殊人群如高龄、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孕妇要格外注意,分别在血糖控制、心态调整、体重管理等方面遵循相应要点。
一、饮食控制
1.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孕妇的体重、孕周、活动量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热量。一般而言,孕早期无需额外增加热量,孕中晚期每天需额外增加300350千卡热量。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孕妇,应适当减少热量摄入,以达到合理的体重增长。比如,一位孕前体重正常、活动量中等的孕妇,孕中期每天大约需要22002400千卡热量。
2.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优先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片等,避免食用精制谷物和高糖食品,如白面包、糖果、甜饮料等。同时,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分餐摄入,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例如,可将全天碳水化合物均匀分配到三餐及加餐中。
3.保证蛋白质摄入: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豆类等。孕期蛋白质需求增加,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像孕晚期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比孕前增加25克左右。
4.控制脂肪摄入:脂肪占总热量的25%30%,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可选择橄榄油、亚麻籽油等植物油,适量食用坚果。例如,每天食用油用量控制在2530克。
5.少食多餐:将每日三餐分为56餐,包括三次正餐和23次加餐。加餐可选择低糖水果、无糖酸奶、坚果等,既能保证营养供应,又可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二、运动管理
1.运动时机:一般建议在餐后1小时左右开始运动,此时血糖开始上升,运动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峰值。每次运动持续2030分钟,每周运动35次。
2.运动方式:选择适合孕妇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散步是较为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速度以孕妇感觉舒适为宜;孕妇瑜伽可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感;游泳对关节压力小,能锻炼全身肌肉。但运动前需做好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
3.注意事项:运动过程中若出现腹痛、阴道流血、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有早产风险、前置胎盘等特殊情况的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运动方式或避免运动。
三、血糖监测
1.自我血糖监测:孕妇需在家中自行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血糖仪按照正确操作方法进行测量,并记录血糖值。一般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4.46.7mmol/L。若血糖值超出范围,应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并咨询医生。
2.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每12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目标值应小于6.0%。该指标可评估血糖长期控制情况,对调整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四、药物治疗
若通过饮食和运动管理,血糖仍未达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是孕期控制血糖的首选药物,它不通过胎盘,对胎儿安全。但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确诊后更应严格控制血糖。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运动时要更加注意安全,选择低强度、平稳的运动方式,如慢走。同时,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定期产检,关注自身和胎儿的健康状况。因为高龄孕妇发生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降低风险。
2.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这类孕妇本身遗传易感性较高,确诊妊娠糖尿病后,心理压力可能较大。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严格遵循医生的饮食、运动和治疗方案。同时,可向医生或营养师咨询更多关于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的知识,为产后预防2型糖尿病做好准备。因为有家族史的孕妇产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3.肥胖孕妇:肥胖是妊娠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确诊后需更加严格地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饮食上要严格限制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脂肪吸收。运动方面,可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减重过程要循序渐进,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为肥胖孕妇孕期并发症风险更高,控制体重和血糖对母婴健康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