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膀胱慢性特异性感染,绝大多数继发于肾结核,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诊断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关键是使用抗结核药物,手术治疗适用于膀胱挛缩等情况,预防关键是积极治疗原发结核病灶。
膀胱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膀胱慢性特异性感染。绝大多数继发于肾结核,少数继发于肺结核、骨关节结核或肠结核。
膀胱结核多与泌尿生殖系结核同时存在。男性生殖系结核常因前列腺、精囊结核逆行感染引起;女性生殖系结核常通过输尿管逆行感染引起。
膀胱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下腹及会阴疼痛,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诊断膀胱结核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其中,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蛋白;尿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但所需时间较长;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黏膜病变,同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膀胱结核的关键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物。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同时,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定期复查。
对于膀胱结核合并严重膀胱挛缩、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血尿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膀胱扩大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等。
预防膀胱结核的关键是积极治疗原发结核病灶,避免接触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
需要注意的是,膀胱结核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