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什么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幽门手术等原因导致胆汁反流,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等病变,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主要是避免长期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饮食规律、积极治疗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等疾病、戒烟戒酒。
1.病因:
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幽门括约肌是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一道“关卡”,正常情况下能阻止胆汁反流。但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胆汁就会反流到胃中。
胃幽门手术:胃幽门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后,胃与十二指肠的正常解剖结构发生改变,也容易导致胆汁反流。
其他原因:如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
2.症状:
上腹部疼痛:疼痛多发生在饭后,有时也可在夜间发作。疼痛性质可为烧灼感、胀痛或隐痛。
腹胀:常于餐后加重,平卧或躯体前屈时症状减轻。
恶心、呕吐:常于呕吐后症状减轻或缓解。
其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口苦、暖气等症状。
3.诊断:
胃镜检查:是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最常用的方法,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并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胃幽门螺杆菌检测:如果怀疑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进行此项检查。
其他检查:如腹部超声、CT等,可帮助排除其他腹部疾病。
4.治疗:
一般治疗:调整饮食,避免食用高脂肪、巧克力、咖啡等食物;抬高床头,减少反流;戒烟戒酒等。
药物治疗:包括促胃肠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抑酸药等。
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狭窄、出血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预防:
避免长期服用NSAIDs等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积极治疗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等疾病。
戒烟戒酒。
总之,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