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因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食管清除作用降低、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等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烧心、反流、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和(或)并发症的消化系统疾病,其风险因素包括肥胖、吸烟、饮酒、高脂肪高糖食物、某些药物等,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相关检查,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抗反流手术治疗等,孕妇、儿童、老年人需注意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预后与治疗方案有关。
1.症状
烧心: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伴有反酸。
反流: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
胸痛:疼痛可出现在胸骨后、剑突下、上腹部,可放射至颈部、肩部、手臂等部位,有时酷似心绞痛。
吞咽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可能与食管炎导致食管狭窄有关。
2.病因
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
食管清除作用降低。
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
3.风险因素
吸烟、饮酒。
高脂肪、高糖、辛辣、酸性食物等。
某些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地西泮等。
4.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
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食管pH监测、食管吞钡X线检查等。
5.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如抬高床头、避免睡前2~3小时进食、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酒等。
药物治疗,包括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剂等。
抗反流手术治疗。
6.特殊人群
孕妇: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如西沙必利等。
儿童:儿童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等。
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减退,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
7.预后
大多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容易复发。长期不治疗可能会导致食管炎、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
总之,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但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果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