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症的诊断
小儿遗尿症是指5岁及以上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至少3个月的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遗尿日记等,治疗方法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
一、定义
小儿遗尿症是指5岁及以上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至少3个月。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遗尿症是指患儿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6个月遗尿;继发性遗尿症是指患儿在过去12个月中,遗尿次数减少,但在最近6个月内又重新出现遗尿。
二、症状
1.夜间尿床:这是小儿遗尿症最常见的症状,患儿在睡眠中无意识地排尿。
2.日间尿频、尿急:患儿可能会出现日间尿频、尿急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膀胱容量较小,无法储存足够的尿液。
3.睡眠不安:遗尿症患儿可能会出现睡眠不安、易醒、多梦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遗尿对患儿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其他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儿的遗尿情况、家族史、生活习惯等,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儿的病情。
2.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外生殖器检查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遗尿的原因。
3.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尿培养等,以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4.影像学检查:如B超、X线等,以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遗尿日记:要求患儿家长记录患儿的排尿情况,包括尿床时间、尿量、排尿次数等,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儿的遗尿情况。
四、诊断标准
1.年龄:5岁及以上。
2.频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至少3个月。
3.睡眠状态:患儿在睡眠中无意识地排尿。
五、治疗方法
1.行为治疗:
膀胱训练:鼓励患儿白天多饮水,定时排尿,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以锻炼膀胱的储尿功能。
睡眠习惯训练:培养患儿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2-3小时避免饮水,睡前排尿,夜间定时叫醒患儿起床排尿。
心理治疗:对于遗尿症患儿,家长和老师应给予理解和支持,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帮助患儿树立自信心。
2.药物治疗:
去氨加压素:是目前治疗遗尿症的常用药物,可减少尿液分泌,增加膀胱容量。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可调节睡眠觉醒机制,适用于伴有睡眠障碍的遗尿症患儿。
3.中医治疗: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遗尿症的目的。
中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开具中药方剂。
六、注意事项
1.家长应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帮助患儿树立自信心。
2.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3.治疗应持之以恒,行为治疗需要长期坚持,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对于遗尿症患儿,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预防感染。
总之,小儿遗尿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治疗应个体化,家长应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患儿树立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