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股骨坏死怎么办
高龄老人因身体机能下降,股骨坏死发生风险较高。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药物如抗凝及抑制破骨细胞药、活血化瘀中成药,物理治疗如体外冲击波、高压氧)和手术治疗(早期保髋手术如髓芯减压术,中晚期关节置换术)。康复与护理方面,康复训练分早中后三期循序渐进进行,护理要点有日常防压疮及饮食营养均衡。特殊人群需注意身体状况评估,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及关注副作用,预防跌倒,给予心理关怀。
一、高龄老人股骨坏死概述
高龄老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骨骼质量变差,股骨坏死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股骨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
二、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可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还可使用抑制破骨细胞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减缓骨质破坏。同时,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成药也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
物理治疗:通过体外冲击波、高压氧等物理治疗手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坏死骨组织修复。体外冲击波可刺激局部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高压氧能增加血氧含量,改善股骨头缺氧状态。
2.手术治疗
保髋手术:对于早期股骨坏死,若高龄老人身体状况允许,可考虑保髋手术,如髓芯减压术,通过降低股骨头内压力,改善血液循环。但该手术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且术后恢复情况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关节置换手术:对于中晚期股骨坏死,关节置换手术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但手术创伤较大,对高龄老人的心肺功能等身体条件要求较高。
三、康复与护理
1.康复训练
早期:术后或保守治疗初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肌肉收缩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
中期: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如髋关节屈伸、旋转等,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关节损伤。
后期:进行负重训练,从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提高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但高龄老人进行负重训练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防止摔倒。
2.护理要点
日常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预防压疮。特别是长期卧床的高龄老人,要注意床单的平整和干燥。
饮食护理: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骨骼修复和身体恢复。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高龄老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在股骨坏死治疗过程中有诸多注意事项。
1.身体状况评估:在选择治疗方法前,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重要脏器功能,因为无论是保守治疗的药物,还是手术治疗,都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负担。若身体条件不允许,需谨慎选择激进的治疗方案。
2.药物使用:高龄老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正在服用多种药物,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使用治疗股骨坏死的药物时,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避免不良反应。同时,老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要密切关注药物副作用。
3.跌倒风险:高龄老人本身平衡能力较差,股骨坏死又会影响肢体功能,跌倒风险更高。在康复过程中,居住环境要保持整洁,清除障碍物,地面保持干燥防滑,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等,防止跌倒导致病情加重。
4.心理关怀:股骨坏死的治疗过程较长,且可能影响生活质量,高龄老人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要多陪伴、关心老人,给予心理支持,鼓励老人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