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尿症的阶梯治疗
儿童遗尿症的治疗包括多个方面。基础治疗上,生活管理要做到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晚餐后减少液体及含咖啡因、高糖食物摄入,多吃纤维素食物,进行排尿训练;心理支持方面家长要理解支持儿童,避免责备。行为疗法有报警器治疗,建立膀胱充盈与觉醒的条件反射,以及膀胱功能训练,增强膀胱括约肌控制能力。药物治疗有去氨加压素用于夜间多尿型,抗胆碱能药物用于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型,但要注意副作用。特殊人群方面,年龄小的儿童行为和基础治疗需家长更耐心,3岁以下一般不用药;有基础疾病的要先治基础病且谨慎选治疗方法;心理敏感儿童心理支持尤为关键。
一、基础治疗
1.生活管理
作息规律:儿童应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36岁儿童每天需1012小时睡眠,712岁儿童需911小时睡眠。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整儿童的生物钟,对改善遗尿症状有帮助。
饮食调节:晚餐后减少液体摄入,避免食用含咖啡因或高糖的食物和饮料,如巧克力、可乐等。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可能加重遗尿;高糖食物可能影响儿童的代谢,间接影响遗尿情况。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因便秘可能压迫膀胱导致遗尿。
排尿训练:白天鼓励儿童适当憋尿,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以增加膀胱容量。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憋尿,防止对膀胱造成损伤。同时,训练儿童排尿意识,如睡前提醒排尿,夜间定时唤醒儿童排尿,逐渐建立正常的排尿反射。
2.心理支持
家长需给予儿童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避免责备、惩罚儿童,防止给儿童造成心理压力,加重遗尿症状。遗尿不是儿童故意为之,而是一种疾病表现,家长应耐心鼓励儿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行为疗法
1.报警器治疗:使用遗尿报警器,当儿童尿液弄湿床垫时,报警器会发出声音或震动,唤醒儿童起床排尿。长期使用可使儿童建立起膀胱充盈与觉醒之间的条件反射,逐渐减少遗尿次数。通常需要连续使用36个月,期间家长需耐心指导儿童使用,并记录遗尿情况。
2.膀胱功能训练:除白天适当憋尿训练外,还可进行膀胱容量扩充训练。例如,在白天排尿时,让儿童中断排尿,憋住几秒钟后再继续排尿,如此反复,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有助于增强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三、药物治疗
1.去氨加压素:适用于夜间多尿导致的遗尿症。它可减少夜间尿液生成,提高膀胱功能性容量。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用药。
2.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等,可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增加膀胱容量,适用于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引起的遗尿症。但此类药物可能有口干、便秘等副作用,使用时需密切观察儿童反应。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在进行行为疗法和基础治疗时,家长需更加耐心和细致。如在排尿训练过程中,儿童可能难以理解和配合,家长应多给予引导和鼓励,避免强迫儿童。年龄过小的儿童(3岁以下)一般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因其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善,药物副作用可能对其造成较大影响。
2.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泌尿系统畸形、糖尿病等,在治疗遗尿症时,需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是导致遗尿的原因,若不解决基础疾病,遗尿症可能难以治愈。同时,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如某些药物可能与基础疾病的治疗药物相互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
3.对于心理较敏感的儿童,心理支持尤为重要。家长和医生在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在儿童面前提及可能引起其自卑或焦虑的言语。在治疗过程中,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