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骨坏死的原因有哪些
骨坏死的原因包括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因素,特殊人群也需特别关注。创伤性因素有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破坏血供,坏死发生率15%-40%左右)、关节脱位(如髋关节脱位致血管受损中断血供);非创伤性因素有长期大剂量用糖皮质激素、酗酒(日摄入超400ml纯酒精且持续5年以上风险大增)、减压病(潜水员等特殊职业人群高压后迅速常压致气体阻塞血管)、血液系统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致微血管堵塞)及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医源性因素等。特殊人群中,儿童创伤要及时规范治疗,避免不良行为,控制激素使用;老年人防跌倒,关注骨骼;孕妇避免不必要用药;特殊职业人群做好防护并定期体检。
一、创伤性因素
1.骨折:骨折尤其是髋关节、腕舟状骨等部位的骨折,会破坏骨的血液供应。以股骨颈骨折为例,该部位的血供特殊,骨折后易损伤滋养动脉,导致股骨头缺血,进而引发骨坏死。据统计,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在15%-40%左右。
2.关节脱位:如髋关节脱位,强大的暴力作用使关节周围的血管受到牵拉、扭曲甚至断裂,中断了骨的血液来源,最终可能导致骨坏死。有研究表明,髋关节脱位后若未及时正确复位,发生骨坏死的风险显著增加。
二、非创伤性因素
1.糖皮质激素应用: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引起骨坏死常见原因之一。其具体机制可能与脂肪代谢紊乱、血管内凝血、成骨细胞凋亡等有关。临床发现,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骨坏死发生率相对较高。使用剂量越大、疗程越长,发病风险越高。
2.酗酒:过度饮酒会导致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使骨髓脂肪细胞肥大,压迫骨内微血管,同时酒精及其代谢产物还可对成骨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抑制骨形成。一般认为,每日摄入纯酒精超过400ml,持续5年以上,发生骨坏死的风险明显增加。
3.减压病:常见于潜水员等特殊职业人群。在高压环境下工作后迅速回到常压环境,体内氮气等气体形成气泡,阻塞血管,导致骨组织缺血坏死。主要累及股骨头、肱骨头等部位。
4.血液系统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异常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变形能力差,容易堵塞微血管,造成骨组织微循环障碍,引起骨坏死。地中海贫血等其他血液疾病也可能因影响骨髓造血及骨代谢,增加骨坏死风险。
5.其他因素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良,使股骨头受力不均,局部应力集中,长期磨损后可影响血供,导致骨坏死。
医源性因素:如放射治疗,高剂量放射线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影响骨的血液供应。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发生创伤如骨折,应及时就医并规范治疗,因其骨骼修复能力强,早期正确处理可降低骨坏死风险。家长要注意避免儿童过度饮酒等不良行为,虽然儿童饮酒情况较少,但仍需警惕。对于因疾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儿童,要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定期复查,监测骨骼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本身骨骼质量较差。若发生创伤,愈合相对困难,发生骨坏死风险更高。因此,老年人日常要注意防跌倒,减少骨折等创伤发生。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老年人,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密切关注骨骼症状,定期进行骨密度等检查。
3.孕妇:孕期应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尤其是糖皮质激素,若因病情需要使用,务必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同时,孕期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酗酒等不良习惯,为胎儿骨骼发育提供良好环境。
4.特殊职业人群:如潜水员,应严格遵守减压程序,做好职业防护。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骨骼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骨坏死风险并及时干预。若发现骨坏死相关症状,应及时调整工作岗位,避免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