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肌腱损伤有哪些并发症
屈肌腱损伤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及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关事项。并发症包括感染,因皮肤屏障受损细菌侵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及高龄人群风险更高;肌腱粘连,与损伤程度、治疗及康复等因素有关;肌腱再断裂,愈合早期过度活动易致,年轻好动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风险相对较高;关节僵硬,长时间制动致关节周围组织挛缩,有关节疾病及久坐人群几率更高;感觉障碍,常因合并周围神经损伤影响手部感知。特殊人群方面,儿童修复能力强但依从性差,家长需监督并以游戏引导康复;老年人基础疾病多,要控制疾病、注意固定和循序渐进康复;孕妇要注意用药安全,优先非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注意动作幅度。
一、感染
屈肌腱损伤后,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细菌容易侵入伤口,引发感染。感染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发热,严重时可形成脓肿。若感染未能及时控制,细菌可能入血,导致全身性感染,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生活方式不良(如长期吸烟,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降低组织抗感染能力)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高龄患者因机体免疫力下降,也易发生感染。
二、肌腱粘连
肌腱损伤修复后,在愈合过程中,周围组织可能与肌腱发生粘连。这会限制肌腱的滑动,影响手指的正常屈伸功能。肌腱粘连的发生与损伤程度、治疗方法及术后康复等因素有关。损伤严重、手术操作粗暴、术后未能及时进行康复锻炼,都可能增加肌腱粘连的风险。例如,手部深度切割伤导致屈肌腱多段损伤,相比单纯的肌腱部分断裂,发生粘连的可能性更大。
三、肌腱再断裂
在屈肌腱损伤修复后的愈合早期,肌腱愈合尚不牢固。此时,如果患者过早进行过度的活动,如过早用力抓握或屈伸手指,可能导致修复的肌腱再次断裂。尤其是年轻好动的患者,若未严格遵循医嘱制动和进行康复训练,肌腱再断裂的风险相对较高。另外,一些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固定效果可能不佳,也增加了肌腱再断裂的潜在风险。
四、关节僵硬
长时间的制动为了促进肌腱愈合,可能导致关节周围组织挛缩,引起关节僵硬。特别是手指的小关节,活动度下降明显,影响手部的精细动作。对于本身有关节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关节僵硬的发生几率更高。同时,长期缺乏活动、生活方式sedentary(久坐不动)的人群,也更容易出现关节僵硬的并发症。
五、感觉障碍
屈肌腱损伤有时可能合并周围神经损伤,导致手部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这种感觉障碍会影响患者对手部的感知,降低手部的功能协调性,增加日常生活中受伤的风险。例如,在抓取热物体时,可能因感觉迟钝而发生烫伤。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屈肌腱损伤后,因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组织修复能力较强,但同时好动,依从性较差。家长需密切监督孩子,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制动和康复训练,避免因孩子过早活动导致肌腱再断裂或影响愈合。在康复过程中,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方式引导孩子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提高孩子的配合度。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伤口愈合和抗感染能力。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同时,由于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固定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和力度,避免因固定不当导致局部皮肤损伤或影响肌腱愈合。在康复训练时,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地进行,避免过度劳累。
3.孕妇:孕妇发生屈肌腱损伤后,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用药安全。尽量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如需使用药物,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同时,孕妇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动作幅度,避免因摔倒等意外情况影响胎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