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的初期症状
慢性骨髓炎初期症状包括全身与局部两方面。全身症状通常不典型,多为37.5℃38℃左右的间歇性低热,与急性骨髓炎相比,高热、寒战少见,因机体与细菌处于相对僵持状态。局部症状有持续性隐痛,儿童表现为患肢不愿活动等,疼痛因细菌侵犯引发炎症刺激神经所致;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胀,由炎症使血管扩张、血浆及白细胞渗出引起;部分会出现窦道,可排出脓性分泌物及死骨碎片,长期不愈合易引发周围皮肤炎症;还会因疼痛和肿胀导致肢体功能障碍,长期可致肌肉萎缩。此外,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患者症状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症状不典型,延误治疗影响骨骼发育;老年人症状易被基础疾病掩盖,抵抗力差炎症易扩散;有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症状隐匿或不典型且炎症发展快,均需重视并及时就医。
一、全身症状
慢性骨髓炎初期全身症状通常不典型。部分患者可能仅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这与炎症的慢性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这种低热可能呈间歇性,在劳累、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会有所加重。与急性骨髓炎相比,慢性骨髓炎初期高热、寒战等全身性严重感染症状较少见,这是由于炎症经过急性期后,病情逐渐转为慢性,机体与细菌处于一种相对僵持的状态。
二、局部症状
1.疼痛:慢性骨髓炎初期局部疼痛一般为持续性隐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儿童患者因表达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患肢不愿活动、烦躁不安等。疼痛主要是由于细菌持续侵犯骨髓、骨质以及周围软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所致。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比如在负重或活动患肢时,由于病变部位受到压力或牵拉,疼痛会更为明显。
2.肿胀:局部软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这是由于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及白细胞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的。肿胀可能会累及整个肢体,皮肤表面可能发亮,皮温稍高于正常皮肤。例如小腿慢性骨髓炎初期,可能会出现小腿前方或后方的弥漫性肿胀。
3.窦道形成:部分慢性骨髓炎初期可能会出现窦道,这是由于炎症反复刺激,局部组织破溃,形成通向皮肤表面的管道。窦道内可间断排出少量脓性分泌物,有时还可能夹杂死骨碎片。如果窦道长期不愈合,反复流出分泌物,容易引发周围皮肤的炎症,出现瘙痒、湿疹样改变等。例如足部慢性骨髓炎,窦道可能出现在足背或足底等部位。
4.肢体功能障碍: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受限。比如上肢慢性骨髓炎初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抓握、抬举等动作;下肢慢性骨髓炎则会导致患者行走困难,跛行等。长期的功能障碍还可能引起肌肉萎缩,进一步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
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慢性骨髓炎初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有无不明原因的哭闹、患肢不愿活动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因为儿童骨骼生长活跃,骨髓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骨骼发育畸形,如肢体短缩、关节畸形等。
2.老年人:老年人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骨髓炎初期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且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差,炎症容易扩散。因此,老年人若出现肢体局部的轻微疼痛、肿胀等症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诊,积极治疗,同时要控制好基础疾病,以利于骨髓炎的治疗和康复。
3.有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慢性骨髓炎病情更易进展,初期症状可能更为隐匿。这类患者平时要严格控制血糖,一旦出现肢体局部症状,应高度警惕骨髓炎可能,及时就医。另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慢性骨髓炎初期症状可能不典型,但炎症发展较快,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